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科普篇:认识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亲吻病
01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亲吻病)是什么
亲吻病是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 IM)的俗称,是感染了EB病毒后,出现以发热、扁桃体咽炎及淋巴结肿大三联征为特征的疾病。
02
为什么会得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本病会传染吗?
EB病毒进入口腔,在咽部淋巴组织内繁殖,继而进入血流产生病毒血症,主要累及全身淋巴组织及具有淋巴细胞的组织与内脏。EB病毒在正常人群中感染非常普遍。目前认为,该病主要通过唾液传播,人感染该病毒发病后,在6月内唾液中病毒含量最高,并且会终身携带,通过唾液间断排出大约数十年,这可能是为什么全球这么多人感染的原因。但是该病不是说接触了唾液就会患病,研究发现,正常接触患有该类患者的人群,发病率不是明显升高。
03
什么症状考虑这个病
1、发热:热型不定,高低不一 ,多在38~40℃之间 伴有寒战、多汗和咽痛,中毒症状多不严重(较细菌性咽峡炎),婴幼儿发热不著或不发热。
2、淋巴结肿大:见于90%以上的患者部位,以颈淋巴结肿大(多环绕胸锁乳突肌上段)最为常见,腋下及腹股沟部次之;无明显压痛、不化脓、双侧不对称。
3、咽颊炎:80%患儿出现咽峡炎及咽痛,偶可形成假膜;30%前腭粘膜可出现丘疹或斑疹。
4、肝、脾肿大:20%患者出现肝肿大,肝功能异常者则可达2/3,少数患者可出现黄疸,50%以上患者有轻度脾肿大,多在发病1周内,也有病程第2周脾脏急剧增大者。
5、皮疹:约10%左右的病例在病程4~10天出现多形性皮疹(丘疹 斑丘疹 荨麻疹 猩红热样皮疹等),4-6天出现1周左右消退,不留疤痕和色素沉着。
6、眼睑浮肿、鼻塞:50%病例可出现。
04
怎么确诊?
该病是临床表现结合化验结果诊断。
1、如果孩子有以上表现,可以进行血常规检查,在发病后的1-4周内,出现白细胞数量正常或升高,淋巴细胞比例大于50%,数量大于4.5X10^9/L,同时异型淋巴细胞比例大于10%,即可诊断。
2、EB病毒特异性抗体:EB病毒感染后,机体就针对这个病毒的抗原产生的抗体,如果查到这些抗体,一定说明感染了,或者之前感染过。出现症状时,衣壳抗原(VCA)的IgM抗体和IgG抗体就出现,在病毒进入人体,潜伏期时就开始出现,在有症状时,更会出现。之后,早期抗原(EA)的IgG抗体也会出现,最后到症状出现后的6-12周,核抗原(EBNA)的IgG抗体才出现,这时已经基本没有症状了,病毒又进入了潜伏期了。所以,当衣壳抗原(VCA)的IgM抗体和IgG抗体阳性,同时核抗原(EBNA)的IgG抗体阴性时,提示EB病毒急性感染,这个最为明确。
05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能治好吗,如何治疗?
本病大多预后良好,病程一般约1-2周。发生于免疫缺陷患儿可致死亡。
1. 急性期应卧床休息,脾脏显著增大时尤应避免剧烈活动及腹部外伤,以防破裂。抗生素对本病无效,对有症状患儿可以使用抗病毒治疗,如更昔洛韦等。
2. 对症退热、保肝等措施,用药过程中每周监测血常规、肝功能等。
3. 对于持续高热不退、病情较重患儿可予丙种球蛋白调节免疫。
06
什么样的表现提示危险,一定要重视呢?
图文提供:豆子莹 责任编辑:付家惠
统筹编辑:闫永彬 本期校审:胡丽丽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