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会计准则的课程已经多次为各大央企及上市公司讲了很多次,每次讲完都有不同的体会,有时候更偏重某个行业的实务,有时候更偏重于新准则的逻辑和思想。
新准则是一个全球性的跨行业的新标准框架,当公司转移对产品和服务的控制权,并且不再对客户承担任何义务时,它们就确认收入。
软件行业是受影响最大的行业之一,微软公司2017年就已经提前使用了新会计准则。
首先是这次收入准则中的新增加的五步法模型,大家可以参考《新收入准则是一场财务的洗牌》。
在新的收入标准下,微软认为,部分业务的收入确认是不变的,包括云服务、硬件、企业服务和广告收入,和总体的收入成本。
微软从2017年7月1日起提前采用新收入准则并报告新准则带来的最大影响涉及软件许可收入。
新准则的采用将导致微软公司2017财年的确认收入额外增加66亿美元,2016财年增加58亿美元;而2017财 年的所得税提取额将增加25亿美元,2016财年增加21亿美元。
2.on-premises annuity ntract,软件年费。
旧准则下,收钱时确认收入。
而新准则下,也区分两个单独的履约义务(performance obligation)。
一个是软件许可(license)的授权,一个是软件的保障服务(assurance)。
软件许可的初始授权可以一次性确认,而软件的保障服务则要按照合同期限摊平确认。
新收入准则中,授权知识产权许可收入主要关注两点:
1、识别是否可以作为一项单项履约义务确认收入
2、区分按点确认收入还是按段确认收入
识别履约义务,主要是看这项产权许可是否能够构成单项履约义务,单独确认收入,否则就与销售的商品一同确认收入。
那么,什么样的情形下,才可以不单独确认为一项履约义务呢?
当这个许可权与所售的商品密切相关,密切相关到什么程度呢?
密切相关到,这项许可,可以看作是这个商品的一个零件。
一个商品缺少了零件,就不能正常运营,就不是一个完整的商品。
在实务中的判断,主要看这项知识产品有没有获利的能力。
比如你得到一种技术的授权,生产某项产品。如果这项技术市场上没有其他人可以拥有和生产,生产这项产品对技术的要求非常高,其他公司没有能力去生产这项技术,那么这项技术就没有无法拿到市场上去卖,这时候则不单独确认履约义务,将和这项产品生产出来之后一起确认为一项收入。
如果这项技术,其他公司也有能力生产,可以拿到市场上去卖掉,那么这项技术则是可明确区分的,就需要单独确认收入。
在知识产权许可中,区分收入的确认方式,准则中列了三点:
合同要求或客户能够合理预期企业将从事对该项知识产权有重大影响的活动;
该活动对客户将产生有利或不利影响;
该活动不会导致向客户转让某项商品。
这三点是什么意思呢,如果你这个产权许可就像是一个商品,卖掉之后就不管了,对方想用它做什么,跟你没关系,那么就按点一次性确认收入。
如果你卖掉这个知识产权的许可,对方后续用它做什么,跟你还有重大的关系,那么就按段确认收入。
比如你是一个漫画公司,你授权一个公司可以使用你的漫画。
如果你的漫画是连续更新的,你要求对方必须跟随你,使用最新的漫画形象,那么这就是准则中的第一条,从事该项知识产权有重大影响的活动。
但是如果他拿着你的漫画用于违法违规的产品,或者用于不正当的场合,那么就会对你的漫画形象产生重大的不利影响,你就必须要对客户进行监管、控制或者约束,这就是准则的第二条,产生有利或者不利的影响。
另外,对方只是应用于你的漫画形象进行宣传,比如表演,展览等等,这些表演和展览,并没有销售商品。
这时候,则按段确认收入。
也就是说,收入如何确认,看是否是一次性买卖,直接卖掉不管了,按点确认收入。如果还存在后续的服务等纠缠,按段确认收入。
授予知识产权,是否执行新准则对总体金额并无差异,主要的差异考虑是
1、该知识产权许可是否确认为一项单项履约义务,单独确认收入还是与销售的商品一同确认收入。
2、按点确认收入还是按段确认收入。
3、由于收入的确认时点变了,要考虑收入成本的匹配,尤其是新准则对成本也有了新的资本化的要求,成本的分摊方式要跟随着收入的分摊方式。
审计中,需要关注主要的程序:
检查合同,要获得合同台账,最好将合同台账进行加工,包括合同名称,金额,时间期限,如何交付,如何收款,已收款,履约成本,增量成本等。可以看出整个合同的毛利和执行情况。
关注收入确认方式,控制权转移的依据。首先挑选重大合同的条款,分析控制权转移的标志,然后搜集相关的凭证文件。
对合同资本化的成本进行确认。
其他程序:比如收入横向,纵向,内部外部的趋势及比重分析,毛利分析,截止测试,成本分析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