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彩网

    2024年潜江市“建设四化同步发展示范区 推动高量发展”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七场

    2024年潜江市“建设四化同步发展示范区 推动高量发展”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七场

    zhangyatai 2025-01-10 企业信息 4 次浏览 0个评论
    //FEI

    主持人:

    各位记者朋友:

    大家下午好,欢迎参加潜江市人民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今天我们举行“建设四化同步发展示范区 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七场,具体介绍我市流域综合治理“五水共治”相关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出席今天发布会的有:

    2024年潜江市“建设四化同步发展示范区 推动高量发展”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七场

    市水利和湖泊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田志力先生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高宏先生

    市住房和城市更新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凌云先生

    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工会主任曹亚先生

    市城市建设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副总经理金克诗先生

    首先,请田志力先生介绍我市流域综合治理“五水共治”总体情况。

    市水利和湖泊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田志力:

    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好!感谢各位媒体的关注与支持,下面,由我向大家简要介绍我市流域综合治理“五水共治”的进展情况。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五水共治”从防洪水、畅河水、治污水、抓节水、保供水等方面做出了诠释,这项任务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

    潜江市水资源较为充沛,天然降水、过境客水、地下水资源较为丰富。多年平均年降雨量为1124.6毫米,2023年全市水资源总量10.58亿立方米。全市天然河流有汉江和东荆河,干支渠62条,斗农渠2863条,排灌渠道总长5035公里。河湖水域面积191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9.80%。其中:河渠166平方公里,湖泊22平方公里,其它塘堰3.04平方公里,现纳入湖泊保护名录的湖泊有17个。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大力推进流域系统治理,开展机制体制创新,出台多项水网建设政策,经过多年的治理,水利基础设施体系基本形成,水网布局不断优化,具备现代水网建设的良好基础。

    一是防洪排涝减灾屏障不断筑牢。外江行洪通道畅通。汉江、东荆河堤防是潜江市防洪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确保潜江市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群众财产安全的命堤。外江堤防经过多年修培,防洪能力得到不断增强,基本达到5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成功抵御了2016年、2020年超标准洪水(连遭8轮暴雨袭击,降雨时间、降雨量和中小河流水位等方面创造了潜江史上多个历史极值)。2024年,通过实施完成汉江下游堤防除险加固一期工程,进一步提高了我市防洪保安能力。内垸防洪排涝外排能力大幅增强。近年来,为不断筑牢水旱灾害防御屏障,我市修订完善各级河湖和城市超标准洪水防御预案和水资源调度方案,建立健全了防洪预案体系。完成了老新泵站等 10 座泵站更新改造,2座大型闸站除险加固,老新二站,杨市泵站新建;同时,正在推进兴隆河泵站建设,建成后全市防洪排涝能力进一步提升,水田排涝标准提高到10年一遇3日暴雨3日排至耐淹深度,高效农业区和旱作物区的排涝标准提高到10年一遇1日暴雨1日排完。

    二是河湖连通性及流动性稳步提升。建设完成全国水生态文明县级城市试点,20项评价指标全部达标。园林城区水体置换速度由原来的3天缩短到1;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综合整治和水系连通试点工程完成熊口8个项目区治理任务;中小河流治理完成城南河等6项目;2024年推进了县河、万福河等2条小流域综合治理,建成兴隆河幸福河湖,全市水网堵点进一步被打通,实现水系畅活。

    三是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力度全面加强。加快推进水污染防治工程建设,巩固推进工业污染防治,推动工业清洁生产,推进工业企业稳定达标排放,提高工业园区污水处理能力。大力提升城镇污染防治水平,实施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工程,基本实现城区污水全收集和处理。持续推进农业农村污染防治,开展排污口排查整治与规范化建设项目、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试点项目、生活污水一体化治理项目,实施池塘标准化改造及尾水治理项目,提升农村点面源污染治理水平。根据全省地表水考核断面水环境质量状况通报,20241-10月,我市纳入国家考核的6个地表水断面水质优良比例83.3%,纳入省考核的9个地表水断面考核水质优良比例88.9%,地表水劣Ⅴ类水体断面比例为0,2个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保持在100%。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白琵鹭、世界极危物种青头潜鸭在我市返湾湖国家湿地公园越冬,汉江潜江段发现江豚出没。

    四是节水型社会建设成效显著。市积极践行节水优先治水思路,通过强化水资源合理配置,突出用水提效,落实各项节水制度,建立健全长效节水机制,完成县域节水新社会建设任务,获评全国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开展节水灌溉示范项目,完成高效节水项目面积1.02万亩。2023年全市用水量持续控制在用水总量控制指标8.14亿立方米之内,农田灌溉亩均用水量为393立方米,城镇人均生活用水量为174/,农村人均生活用水量为109 /日。

    五是水资源供水保障能力不断提高。城乡供水一体化进程加快,实施东荆河水源地环境整治及取水点设施升级改造,推进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开展12个乡镇集中式饮用水保护区规范化建设。实施园林水厂改扩建工程,新建高石碑自来水厂,实施周矶街道和运粮湖管理区安全饮水工程,切实增强供水安全保障能力,确保饮水安全。全市建有稳定的供水水源,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供水保证率达到90%以上。

    农业灌溉保障能力提升。近年来,市持续推进兴隆灌区、泽口灌区(潜江部分)2个大型灌区和干南、朱拐、借粮湖等3个中型灌区的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工作,更新改造了一大批灌排泵站。全市建成兴隆、泽口、朱拐、干南、借粮湖、张新6个灌区,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55.3万亩以上。有力地保障了全市粮食安全。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湖北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国家水网规划和湖北省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规划、荆楚安澜现代水网建设的总体要求,围绕流域综合治理“五水共治”,加快建设我市现代水网,全力保障生产、生活、生态用水,奋力建设四化同步发展示范区贡献新的力量。

    简要介绍这些。谢谢!

    主持人:

    谢谢田志力先生的介绍。

    下面进入记者提问环节,请记者朋友提问前,通报所在的媒体机构名称。有请记者开始提问。

    荆楚网记者:请问潜江近些年在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有哪些成效?

    市住房和城市更新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凌云: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近年以来,我局全面开展主城区水环境治理提质增效攻坚行动,重点实施易涝点改造、百里长渠管网完善、2024年老旧小区改造、城南河生态修复工程、空白区污水收集管网建设,对城区管网混接、错接、缺陷、淤堵、破损等问题开展集中整治,对我市污水管网系统进行完善升级。空白区污水收集管网建设方面,2024年启动了园林片区空白区(马家台段面、光明段面)和泰丰片区空白区(杨市段面、南荷及太丰垸段面)管网建设,计划2025年启动剩余园林片区空白区(徐角段面、辉煌段面、梅咀段面、紫月段面)和泰丰片区空白区(蔡湖段面、园艺段面)管网建设,预计2025年底完成空白区整治。城区管网错混接整治方面,已累计完成混错接整改294个,整改率达到54.34%(全省平均整改率39%);结构性、功能性缺陷整改 1238个,整改率达到73.43%(全省平均整改率66.5%)。同时,我局积极加强项目谋划,分片区开展潜江市县河片区提质增效项目、潜江市城南河片区污水提质增效、潜江市南门河片区污水收集设施补短板项目、潜江市马昌湖片区污水收集设施补短板项目,目前,已争取到超长期国债资金1.76亿元,拟整改管网混错接164处、缺陷283处,确保2025年底前,基本完成城市污水管网混错接点和缺陷整治。直排口整治方面,根据前期管网排查检测成果,我市36处污水直排口,目前已全部建立台账并完成整改。黑臭水体治理方面,我市黑臭水体治理清单涉及两条水体,分别为一五支渠和城南河,目前,我市已完成一五支渠黑臭水体销号工作;城南河已完成整治,正在整理销号资料。提高污水收集率方面,正在实施市污水处理厂扩规项目,完工投产后可提高至7.5万吨/天污水处理能力,预计年内投入运行,可提高污水收集率8%以上,届时可完成污水收集率达到70%的目标任务。2024年我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目标值为53%,生活污水处理厂进水B0D平均浓度目标值为80mg/L,根据统计1-10月我市日均污水处理水量9.53万吨,污水处理厂进水BOD浓度86.73mg/L,污水收集率62.62%,目前均已达标。谢谢!

    湖北广播电视台记者:请问,近年来潜江市在守牢水安全底线和水环境底线投资了哪些项目,建设进展和成效怎么样?

    市城市建设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副总经理金克诗: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作为建设、经营、服务城市的主平台,城发集团主动担负市属国企责任和使命,积极策应市委市政府规划部署,按照“投、融、建、管、营”五位一体的市场化经营思路,近年来,投资近27亿元,谋划并实施了一系列补短板利民生的建设项目。

    一是围绕强化供水安全保障,实施了泽口水厂5万吨、园林水厂3万吨扩建工程、汉江取水点至园林城区源水管道内衬修复工程、城区公共供水管网漏损治理工程、田张线供水管网及张金五里碑加压站建设工程、西南片区引水工程,通过水源联调、管网连通、设施联供,持续提升供水设施制供能力和管网输送能力,不断优化全域供水格局,为切实强化我市城乡供水安全保障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是围绕应急体系保障,按省级战略规划要求,落实“一源一备”。近期,加快推进城市应急备用水源(田关河水系)项目建设,目前,已完成水源论证、方案优化、专家评审等前期工作,规划实施后湖田关河取水点扩建设、后湖加压站至泽口园林水厂输水管网配套建设。项目建成后将有效提升我市供水应急保障体系;远期,按照多源共济、互为保障原则,将适时推进引江济汉水源、清江饮水工程水源等多水源项目建设。

    三是围绕强化水系生态修复,实施了县河生态环境治理一期项目,对县河红梅路至紫月路两岸进行生态修复与环境整治、人文景观保护和开发;启动了通南片区水生态修复综合治理项目,重点优化通南片区水资源配置体系,完善区域防洪减灾体系,在巩固黑臭水体治理效果,完善城市排水系统的同时,进一步提升了河渠蓄滞洪水、行洪排涝的生态功能和城市服务功能,促进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四是围绕水污染防治保障,实施了城南污水处理厂2.5万吨扩规及配套管网完善工程,年内完成调试运行。届时,我市城区生活污水处理能力可达到10.5万吨/日,年处理水量约2800万吨,出水指标达到一级A标准,出水达标率100%;另外,通过积极争取国家政策资金,同步启动了城北、城南生活污水处理厂现状8万吨的设备更新和技改提升工程。届时,我市城区污水处理厂的运行效能和达标排放都将得到极大提升。谢谢!

    人民网记者:水环境安全是流域综合治理的重要内容和底线之一,作为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是如何维护全市水环境安全底线的,主要采取了哪些措施?

    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工会主任曹亚: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市生态环境局坚持流域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从流域系统性和生态整体性出发,多举措并举,扎实推进水环境安全重点任务,全力守护潜江市水环境安全底线。

    1.加强巡查监测,切实保障饮用水水源地环境安全。对汉江泽口、红旗两个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按要求建设围网、标识、电子围栏实行封闭式管理,并会同水务集团、属地政府开展定期巡查监管,严厉打击饮用水源地生态环境违法行为。加强水源地水质自动监测站运行保障,24小时关注水源地水质情况,并组织开展水源地监督性监测以及地下水、土壤监测,2个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稳定保持在100%。

    2.坚持系统治理,加强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积极推进河湖生态治理,督促实施了汉南河、竹市河及运粮湖西六支渠等治理工程,完成城南河人工湿地项目建设。开展入河入湖排污口溯源整治,制定一口一策治方案及溯源整治提升攻坚行动方案,目前113个长江入河排污口已完成整治110个,整治率97%。总干渠、通顺河两个重点河流76个入河排污口已完成整治54个,整治率71%。因地制宜分区分类推进农村黑臭水体和生活污水治理,截至10月底,已完成25条国家清单农村黑臭水体整治;累计完成160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治理率达40.40%。

    3.开展专项执法行动,严厉查处环境违法行为。充分利用无人机、在线监控等科技手段开展非现场执法,组织开展涉水产品加工企业、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自然保护地等多领域专项执法行动,现场帮扶企业596家次,发现问题144个,督促指导企业及时完成整改。2024年以来立案查处25起,下达行政处罚决定书18份,轻微不予处罚案件7起。

    4.建立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强化区域水环境联防共治。与荆州、荆门、仙桃、天门生态环境部门签订跨界突发水污染事件联防联控协议,共同应对和处理突发水环境事件。与荆州市、仙桃市分别签订东荆河、总干渠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联防联治协议,全力抓好跨界河流生态流量管控。持续健全完善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先后与荆州、荆门、天门、沙洋签订了总干渠、汉江流域生态保护补偿协议,共同推进跨界流域水环境改善。谢谢!

    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在推动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规划落地实施上,市发改委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绩?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高宏: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今年,是落实省市流域治理和统筹发展规划的关键之年。市发改委认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按照省委、市委工作要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紧紧围绕牢牢守住水安全、水环境安全、生态安全和粮食安全底线,按照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工作思路,大力推进规划重大项目谋划实施,为推动我市流域综合治理提供坚实支撑。

    一是积极推动《规划》落地。为切实推动《潜江市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规划》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市发改委结合职能,对照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规划文本,摸底底线安全、四化同步、支撑体系三个板块重大项目,并纳入《潜江市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统筹实施,为进一步推动构建以泄为主、蓄泄兼筹,丰枯调剂、引排自如的安全可靠现代水网提供强劲动力。

    二是积极谋划重大项目。市发改委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的理念,坚持规划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聚焦汉南河片区、四湖潜江片区2个三级流域单位和14个水网综合治理单位重点治理任务,谋划储备了潜江市外洪防御工程、潜江市内垸防洪排涝工程、潜江市水资源配置工程、潜江市水生态修复工程、潜江市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等安全底线、四化同步、支撑体系三大类重大项目清单。

    三是积极争取资金支持。结合我市流域综合治理五水共治中心工作,抢抓中央增发万亿国债和超长期特别国债政策机遇,市发改委协同水利、环保、住更、农业等部门集中研究找准切入点,吃透上策、研究下情、拿出对策,成功申报并获批高标准农田建设、四湖骨干河渠堤防加固工程、兴隆河泵站新建工程、干南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南门河片区污水收集设施补短板等流域治理类国债项目13个、获批国债资金达8.5亿元。

    下一步,市发改委将结合2025年超长期国债、中央预算内资金项目申报工作,主动作为、上下联动,加强流域治理项目谋划和资金争取力度,切实为加快建设我市现代水网提供更多项目和资金保障。谢谢!

    湖北广播电视台记者:请问潜江市在推进城乡供水工程建设一体化方面做了哪些具体工作,后期还有哪些投资规划?

    市城市建设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副总经理金克诗: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推进城乡供水工程建设一体化,是流域综合治理“五水共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城乡供水一体项目是按照“源水统筹、水厂归并、一网调度、规模经营、优质服务”的原则,通过完善应急备用水源体系、补齐区域管网建设短板、提升主力供水设施制供能力、优化区域供水格局,推动我市城乡全域供水一体化,旨在保障我市乡镇人民群众喝上安全、优质、放心的饮用水,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目前,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正在稳步有序地推进中,并初显成效。一是投资1.2亿元,完成田张线供水管网及张金五里碑加压站建设。以田关水厂为供水水源,建设62公里供水主管网。建成通水以来,通过田关水厂输水到张金、熊口、熊农、龙湾、运粮湖等地,日供水能力达1.8万吨,惠及101个行政村约20万人。二是投资1.8亿元,同步启动了西南引调水管网工程和后湖5万吨/日加压站项目。以泽口水厂为供水水源,建设42公里供水主管网。通过泽口水厂输水到后湖加压后向高场、浩口、龙湾、张金、运粮湖等地,日供水能力达5万吨,可有效解决田关水厂供水能力不足的问题,进一步强化对中部及西南片区的供水保障能力。三是投资1.5亿元,实施了泽口水厂扩建(制供水能力由10万吨/日扩至15万吨/日)和园林水厂扩建(制供水能力由5万吨/日扩至8万吨/日)。全部建成投产后园林城区水厂规模扩大至于23万吨/日,可为后续中心城区及西南、东南、西北片区联动供水提供强有力保障。四是投资5300万元,启动了西北片区农村饮水安全提档升级工程。以红旗水厂为主供水源、高厂碑水厂为辅供水源,建设56.9公里供水管网,通过管网连通,设施联供,建成投产后可有效提升高石碑、王场、广华、积玉口等乡镇的供水保障能力。

    后期,主要是从强化区域水源联调、设施联供保障能力,进一步优化全市区域供水格局、强化供水应急保障体系、提升区域供水设施制供能力、补齐区域供水管网短板等方面持续强化项目谋划、资金筹措及项目建设。一是加快推进城市应急备用水源(田关河水系)建设。二是迅速跟进启动泽口汉江取水点取水能力提升工程。三是谋划推进红旗水厂、田关水厂制供能力提档升级工程。四是有序谋划推进总口水厂改扩建、老新镇水厂提档升级、城区主供水管网南延连通及加压设施提升工程。谢谢!

    主持人:

    今天的提问环节就到这里,谢谢各位发布人,谢谢各位记者朋友!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


    转载请注明来自常州多彩网超声波设备有限公司,本文标题:《2024年潜江市“建设四化同步发展示范区 推动高量发展”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七场》

    百度分享代码,如果开启HTTPS请参考李洋个人博客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Top
    多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