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网

新规实施近一个月,北京电动自行车“上楼”现象仍在

新规实施近一个月,北京电动自行车“上楼”现象仍在

chenhaoqian 2025-01-10 房产装修 4 次浏览 0个评论
//FEI

原标题:新规实施近一个月,北京电动自行车“上楼”现象仍在

来源:1039调查团

今年8月1日,国家应急管理部公布的《高层民用建筑消防安全管理规定》正式施行,对住宅小区内的电动自行车充电和停放作了禁止性规定。新规实施1个多月来,北京的居民区电动自行车入户充电问题是否有改善?该如何有效治理电动自行车违规停放和充电的乱象?

初见成效,但电动车“上楼”现象仍在

“大爷,您这是要把电池往哪拎啊?”9月1日上午12点,在朝阳区南磨房乡的平乐园小区,市民李先生把电动自行车停到小区的智能充电车棚里后,准备把电池带回家充电,半路被前来检查的消防人员拦下。

居民:“说是不让拿到家里充电,但我这电池是铅酸蓄电池的,肯定出不了问题。”

消防人员:“铅酸蓄电池不易发生火灾,但并不代表不会出现。充电时间长了之后,里面的液体也会往外冒,容易发生危险。您别再拿家里充电了,好吗?”

新规实施近一个月,北京电动自行车“上楼”现象仍在

工作人员在平乐园小区劝阻居民车辆入户/记者拍摄

根据8月1日起施行的《高层民用建筑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在高层民用建筑的公共门厅、疏散走道、楼梯间、安全出口停放电动自行车或者充电,拒不改正的,由消防救援机构对非经营性单位和个人处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朝阳区消防救援支队十八里店大队助理工程师陈英楠表示,日常检查中对居民违规停放、充电的电动自行车,主要还是以劝导为主。

陈英楠:“日常检查中发现存在的现象就是电动车飞线充电,以及把电动自行车电池拿回家充电,或者存放楼道。主要的危害就是电瓶起火以后能产生大量的浓烟和有毒物质,还有高温,对人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很大危害。我们现在还是以劝导为主。从8月1日到现在,累计劝阻了有300多起,处罚过四个物业,督促他们进行统一治理。”

新规实施近一个月,北京电动自行车“上楼”现象仍在

消防人员在平乐园小区检查车棚/记者拍摄

9月1日到9月3日,记者随机走访了东城、西城、朝阳、石景山等多地的10多个小区。发现个别老旧小区没有安装电动自行车充电设备。已经安装设备的小区,一半以上仍然有违规充电或停放的问题。石景山区金顶街街道首钢铸造1区的居民表示,由于小区部分居民楼周边没有充电设备,不少车主选择飞线或入户充电。

居民1:“没有充电桩,全在自家充。”

居民2:“我看到有人从楼上把电线扔下来充电,很危险。”

居民3:“小区里确实没地方充电,但是把电池提回家,万一在电梯里着火,你说怎么办?”

新规实施近一个月,北京电动自行车“上楼”现象仍在

石景山区首钢铸造1区电动车停放在楼道/记者拍摄

新规实施近一个月,北京电动自行车“上楼”现象仍在

石景山区首钢铸造1区居民飞线充电/记者拍摄

西城区新街口街道冠英园柳巷周边地区目前有3处充电设备,可同时满足50辆电动车的充电需求。9月1日晚上8点半,记者在小区32号楼看到,公共门厅停着10多辆电动自行车,多个楼层的楼道里也有车辆停放,小区居民王女士对此非常不满。

王女士:“无论哪个电梯,一出电梯口都停着满满的电动自行车。国家都出文件了,但还是这样违规停放,说实话挺危险的。楼道里停的也到处都是。我认为根本问题是电动自行车没有一个安全的地方停放,所以才会造成大家都往楼道里头放,这真是特别危险。”

新规实施近一个月,北京电动自行车“上楼”现象仍在

西城区冠英园小区居民把车辆推进电梯/记者拍摄

新规实施近一个月,北京电动自行车“上楼”现象仍在

西城区冠英园小区32号楼楼道里停放电动车/记者拍摄

解决充电,这些问题仍需重视

多个小区的居民表示,室外充电设备利用率不高,主要原因还是不够方便。

居民1:“现在小区里电动车多,但是充电桩不够用,应该多一点充电桩就好了。”

居民2:“要是上一个人充完电及时把车搬走,我觉得还能接受。但是现在大家充完都把车放在那里,我也不可能像开汽车一样打电话叫人挪车。”

居民3:“车棚里有很多‘僵尸车’占据了充电口,而且我们小区充电车棚离居民楼很远,走过去不方便。另外,一般大容量电池都得充六七个小时,大家的生活规律都差不多,基本都在晚上集中充电,很难实现错峰共享。”

新规实施近一个月,北京电动自行车“上楼”现象仍在

东城区广渠家园充电车棚张贴的提示/记者拍摄

还有车主对室外充电桩的防盗、防水性能存疑。

居民:“在室外充电我怕被人偷走电瓶。以前这个小区好点的自行车搁外头都能被人偷,我们家买过几辆电动车,都是放外头被偷了。”

新规实施近一个月,北京电动自行车“上楼”现象仍在

居民室外充电使用防盗器/记者拍摄

充电费用也是车主们考虑的因素之一。普通电动自行车充满电大约需要5-8个小时左右,记者对比发现,不同小区电动自行车充5个小时左右,价格在5毛到5元不等。

记者:“在这儿充电多少钱?”

车主1:“1块多1个小时。”

车主2:“这个太贵了用不起。只有2个时段可供选择,要么8个小时花2元,要么4个小时花1元。我这车一般充6个小时就满了,但必须选择2元8小时的档位,那多出来2个小时的费用我就白出了。而且我在家里充电可能连一块钱都花不了。”

对于辖区电动自行车违规充电和停放的问题,石景山区金顶街街道工作人员回应,将新增充电设备并强化宣传和管理。

金顶街街道工作人员:“铸造一区塔楼这部分我们计划建4处15孔的充电桩,应该在九、十月份建成。我们的社区也会充分动员党员、楼门组长、志愿者巡逻,并对违规人员进行及时劝说,社区居委会人员也会加强日常的巡逻。”

西城区新街口街道表示,街道已经完成辖区内60部电梯智能阻车系统的安装,其中冠英园西区32号楼有2套。下一步,街道将加大消防安全宣传力度,不定期组织多部门开展防火安全检查。计划在冠英园地区再安装10套阻车系统,并继续挖掘空间,加大充电设施的安装。

新式设备,市场潜力有待挖掘

今年7月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发布的信息显示,今年以来,全国发生电动车火灾事故6462起,居民住宅、自建房和沿街门店是这类火灾高发场所。朝阳区南磨房乡工作人员表示,受限于场地、费用、居民意见等因素影响,推动电动自行车室外充电并不容易。

南磨房乡工作人员:“首先老旧小区公共空间比较狭窄,要考虑机动车的停车位,要保证4米宽的消防通道,还有原来的绿化面积也要保证,每家每户的居民还要去征求意见。尽管大家有需求,但是谁都不愿意占用自己门前的空间,因为觉得不安全。”

从事共享充电业务的阿凡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目前在北京的300多个社区安装和改造了近600个智慧车库,设备具备防火、防盗和实时监控等功能。公司CEO张大伟坦言,考虑到投资回报比的问题,很少有充电企业愿意主动投资建设充电车棚。

张大伟:“定价高低取决于投入的成本。比如说新建一个30平方米~80平方米的车棚,投资可能在6万元到12万元之间。仅加装充电桩的话,企业有些是愿意出资的。但如果是要是建成一个智能车棚,充电桩企业基本上是不会考虑投资的,因为成本很难短时间收回来。”

新规实施近一个月,北京电动自行车“上楼”现象仍在

具备防火、防盗等功能的智能充电车棚/记者拍摄

张大伟还表示,有的充电企业会和物业合作,室外充电设备成了盈利的手段。

张大伟:“部分物业有可能会收充电企业费用,付一些场地费或者和企业进行收益分成,这个成本最终还是会转移到老百姓的头上。另外,如果用的是一块五一度的商业电,成本本身就高,充电费用也会更贵。而如果要是民用电或者阶梯电价,老百姓可以获得更多的实惠。”

整合资源,多方协作破解难题

在破解老旧小区无处充电的难题上,朝阳区南磨房乡计划结合老旧小区改造挖掘更多空间。

南磨房乡工作人员:“南磨房乡下辖23个社区,其中老旧小区占一半以上。比如平乐园小区今年就纳入了老旧小区改造的立项,我们请专业设计公司规划布局每3栋楼设置1组充电桩,满足居民充电需求,改造工程预计两年完工。”

新规实施近一个月,北京电动自行车“上楼”现象仍在

石景山金铸阳光苑小区1元能充电10小时/记者拍摄

在充电设备建设和降低充电费方面,石景山区金顶街街道多个社区通过政府出资并协调供电部门支持,实现了居民室外充电等同甚至低于入户充电价格。

金顶街街道工作人员:“街道办事处在有限资金的情况下尽量挤出资金,以政府出资的形式建充电桩,建完之后交付物业管理。物业没有盈利,还是由街道办事处来维修保养。街道办事处跟供电局协商,把价格定低一点,居民家用电一般是每度电5毛左右,但在室外充电,折算下来价格应该低于民用电,这样居民接受度会更高。”

疏堵结合,治理违法违规乱象

根据中国自行车协会统计数据,近年来,我国电动自行车年销量超过3000万辆,社会保有量接近3亿辆。另据统计,本市电动自行车保有量也已经超过百万。清华大学公共安全研究院副研究员疏学明建议,通过疏堵结合的方式治理电动车“上楼”乱象。

疏学明:“在楼道疏散出口可以设置一些监控设备。当电动车或者电瓶出现以后,系统自动识别进行预警。多次违反规定的,可以通过政府管理的手段进行必要的处罚;小区还要提供更多充电的设施,并增加一些监测和灭火的控制设备;当小区空间不足以规划那么多充电设施时,可以考虑从周边的一些绿化、公园或者私搭乱建的场所中寻找一些区域。另外,电价更是需要政府帮助协调。政府还可以考虑通过以旧换新,增加补贴的方式回收一些性能不合格的电池,减少一些安全的隐患。”

新规实施近一个月,北京电动自行车“上楼”现象仍在

电池体积更小的助力电动车/来源于网络

清华大学交通研究所副所长杨新苗还建议,国家可以考虑引入和发展轻量化的助力电动自行车,从车辆的角度减少充电和使用中的安全隐患。

杨新苗:“国外用的这种助力自行车和我们用的不太一样,它没有供电转把,是要靠脚蹬发电,这样可以节省很多电。这种车电池很小,只有一公斤多一点,但却可以行驶20公里到30公里。这种轻量化的电池比重型化的会好得多,可以提高安全水平。”

新规实施近一个月,北京电动自行车“上楼”现象仍在

转载请注明来自常州多彩网超声波设备有限公司,本文标题:《新规实施近一个月,北京电动自行车“上楼”现象仍在》

百度分享代码,如果开启HTTPS请参考李洋个人博客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Top
 最新菜油事件新闻  刺激新闻最新  唐山新闻现象最新视频  兰考桐乡新闻最新  丰田考斯特最新落地价格  英国今天最新新闻报道  硕士保安招聘网最新消息  房山城关最新新闻  最新任晓旺新闻  枣阳小三亚最新消息  肉鸡养殖的最新价格  上海疫情新闻情况最新  蒙阳雪梨最新价格表  天津新闻最新韩冬  聊城残疾人要债最新消息  视频播放器2024最新款软件  品牌高尔夫雨伞最新款自动  中央卫健委最新新闻事件  最新新闻写作范文  南阳称重米饭价格表最新  魅族魅蓝X最新消息  打工背包男款最新款  安徽最新新闻肺炎  启动汽车充电宝最新款  长清黄河大坝新闻最新  饮水桌2022最新款  南昌工地盒饭价格表最新  埃尔法最新款外观改装套件  绿蚁新闻最新  伊春尾矿新闻最新 
多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