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稀记得意林、读者、等等是读书年代的白月光。以前没有现在这么信息化,喜欢看书打发时间,读者、意林等都是首选。而现在虽然信息化时代,读纸质书的时间少了,但是听到意林读者的名字都能怀念起当时的岁月。
而谁知道,以为的白月光,没想到是崇洋媚外的毒鸡汤!
想起《意林》和《读者》上看到的英国,都是蓝天白云、绿草如茵吗?特别泰晤士河的水,清澈得就像一面镜子,能够映出人们纯洁的心灵。
而现在一篇报道却直接粉碎了我对泰晤士河的幻想。
这是无滤镜下的泰晤士河,河水浑浊,看不到文章中描写的那样纯洁的美。而最近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在伦敦泰晤士河上举行一年一度的赛艇对抗赛,却让我又一次见识了真正的泰晤士河。
读者上说的都是假的?英国绅士怎么可能将粪便直接排进河里?
再看看其他文章,例如美国为救麻雀全国停电,美国停电超市顾客自觉付款、美国人到了18岁就会搬出去自己独立生活、日本洗盘子一定要洗七遍,一名中国人由于偷懒被辞退、日本人的马桶干净到可以直接喝、澳大利亚苍蝇会采蜜.......
这些文章都是出自意林、读者等,这是当时无数青少年了解世界的主要渠道之一。
在一篇篇文章公知写的文章里,极力要表达国外社会有多好,哪曾想日本人不仅洗盘子要洗七遍,不仅敢喝马桶水、还敢喝核污染水......
这些文章,一遍遍地想要表述国外好素质高,而我们当年抱着这本所谓权威的学术大刊读得津津有味,殊不知这是公职们联手所作的甜蜜陷阱,来影响一代代青少年。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越多越多的人能够发声,普通人的声音也可以被世界看到,我们才看到,美国18岁的青年也不会自力更生、自诩自由国度的美国人的言论也不自由,而公知所说的英国地铁上全是看书的人我们现在才知道那只是因为他们地铁上没有信号。
去年美国一位75岁的残疾老头,在网上骂拜登,也一样被直接上门击毙,罪名为辱骂美国总统。公知们说美国保留着独特的枪支文化,能够保障人民的自由和权力,却绝口不提美国每年因为枪击事件死亡超过4万人。
对于当年读过的毒鸡汤,现在还历历在目,曾经还真被误导,以为国外生活居然如此美好。好在现在信息化时代,每个人都可以发声,信息不再被垄断,才发现别人笔下的国外世界都是毒鸡汤。
终于明白为什么当年有些文章的作者都叫伕名了!
转载请注明来自常州多彩网超声波设备有限公司,本文标题:《以为是白月光,没想到是崇洋媚外的毒鸡汤!意林、读者塌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