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网

一场大火烧光6万香港底层的家,却促成香港公屋制度的诞生!

一场大火烧光6万香港底层的家,却促成香港公屋制度的诞生!

hongzheyu 2025-02-17 武术瑜伽 2 次浏览 0个评论

一场大火烧光6万香港底层的家,却促成香港公屋制度的诞生!

如今的石硖尾邨

如今的石硖尾有多个公共屋邨(邨念“村”,不念“屯”),其中石硖尾邨有9200个单位,约有住户21900人;白田邨约有10890个单位,约有住户19900人......

若放眼整个香港,如今超过200万人居住在公屋,接近香港总人口的30%。

60多年前的一场大火

二战前后,一批批难民从内地逃至香港。直至上世纪五十年代,这一群体的人数高达75万。涌入香港的难民难觅落脚之处,于是一些人选择了九龙北部的山间搭起了简易的房子。

有些用铁皮,有些用木头,总之统称寮屋。“宀”代表房子,“尞”含长远之意,单是一个“寮”字,便绘出了那一排排破旧房屋的景象。

一场大火烧光6万香港底层的家,却促成香港公屋制度的诞生!

1953年12月25日晚9点15分,香港石硖尾白田村发生大火。

据说是一名住客不小心把煤油灯弄到了制鞋的胶水上,结果一把火就烧至了30多间房屋,连当地的防火会也在十分钟内被大火波及。

让人想不到的是,到了晚上12点,不知哪儿来的一阵风加剧了火势,上百间铁皮屋、木屋燃起火光,人们从家里逃出来,各式各样的细软和值钱家私堆满了街道,而小孩子们则被统一管理集合。

一场大火烧光6万香港底层的家,却促成香港公屋制度的诞生!

1953年12月26日的《工商日报》

当时,能出动的消防力量已经全部出动,甚至连水警也加入了救援队伍,但是火势之猛令人措手不及,消防人员只能采取保守方式,防止火势继续蔓延。

直至12月26日凌晨2点30分,火势才逐渐受控,但此时整个石硖尾白田村已经被烧成灰烬。

在这58000余人的灾民中,就有我们现在熟悉的香港导演吴宇森,当时的他从广州随家人搬至香港,但在准备前往台湾发展前被烧光了家产,最后留在香港,成了国际大导演,也是很励志了。

一场大火烧光6万香港底层的家,却促成香港公屋制度的诞生!

火灾后的石硖尾

灾后,政府成立“石硖尾六村火灾急赈委员会”,组织及统筹赈灾工作。香港社会也积极响应赈灾,包括吴宇森在内的一部分灾民们得到了安置,一部分居于亲友家中,还有一部分仍然留宿街头帐篷。

不过,安置只是权宜之计,没了家当没了房子的底层百姓未来的生活,该如何保障呢?

香港公屋现雏形

为了彻底解决火灾暴露的问题,以免造成更大的社会问题,影响管治,当时的政府决定整体改善香港百姓的居住环境,对流民“不干预”的态度也发生了转变。

一场浩浩荡荡的建房子运动就此拉开帷幕,石硖尾便是第一个被建设的地方。

一场大火烧光6万香港底层的家,却促成香港公屋制度的诞生!

火灾后的石硖尾

火灾过后的两个月,也就是1954年2月,当时香港政府工务局在石硖尾火灾废墟附近建成了几栋两层高的平房,当时的政府工务局局长叫Theodore Louis Bowring(包宁),所以当时建起来的平房就被称作了“包宁平房”。

当时为了加快建设速度,当时的包宁平房建设方法简单粗暴,找来一批工人,拿推土机把地给铲平,然后就地砌砖。

一场大火烧光6万香港底层的家,却促成香港公屋制度的诞生!

快是快,但这一批房子只能安置不到10%的灾民,所以到了1954年4月,政府决定建点儿更高、容量更大的徙置大厦,还专门成立了徙置事务处,专门负责管理徙置大厦。

在1954只1958年间,二层包宁平房逐渐被七至八层的徙置大厦所取代,让我们用一组照片看看当时的建设情况:

一场大火烧光6万香港底层的家,却促成香港公屋制度的诞生!

刚开始建设时,以矮楼为主

一场大火烧光6万香港底层的家,却促成香港公屋制度的诞生!

矮楼不够用了,便拆了盖高一点的楼

一场大火烧光6万香港底层的家,却促成香港公屋制度的诞生!

最后,包宁平房全部被楼层更高的徙置大厦取代

石硖尾徙置区就此落成,作为香港公共屋邨的前身,为后来香港推行公屋计划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数据显示,从1954年至1973年内,香港政府兴建了共25个徙置区和超过五百座徙置大厦。

而楼层也越建越高,达到了16层,厕所也从公用式逐渐改成了独立式,居室较多的户型还有独立厨房。

从“十年建屋计划”到如今的房屋政策

想必大家都知道香港的廉政公署。那是在第25任香港总督麦理浩(Crawford Murray MacLehose)的任期内创立的。

而他的任期内不光建了廉政公署,还推行了九年义务教育、开发新市镇、建立郊野公园、建设地铁,以及,开展了“十年建屋计划”。

一场大火烧光6万香港底层的家,却促成香港公屋制度的诞生!

麦理浩

之所以麦理浩大刀阔斧改革,带香港步入了“黄金时代”,一方面是战后经济复苏大环境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出身外交的麦理浩对1997年香港问题的考虑。

他曾经在给伦敦提交的周年报告中提到:“或迟或早,我们必须跟中国政府讨论到1997年租约期满所发生的事情......能将这讨论延后得越迟越好......这就是说,尽量发展得繁荣、团结、‘民众’满足,以至不会成为批评的话柄。”(Diplomatic reports from Sir Murray MacLehose, Governor of Hong Kong: annual review for 1972)

在麦理浩推出“十年建屋计划”后,所有的徙置大厦和廉租屋均被称作“公共屋邨”,作为出租之用。同时,政府兴建“居者有其屋屋苑”,简称居屋,以廉价售予低收入香港市民。

一租,一售,构成了如今香港房屋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场大火烧光6万香港底层的家,却促成香港公屋制度的诞生!

不过“十年建屋计划”的进展并不如预期那么好,直到1982年这项计划完结之时,又把计划延后了五年,才最终建成了可供150万人居住的单位。1987年,这项计划被香港政府的“长远房屋策略”所取代。

一场大火烧光6万香港底层的家,却促成香港公屋制度的诞生!

香港回归后,历任特首都对房屋政策做出了调整。1997年,首任香港特区行政长官董建华提出了“八万五建屋计划”,不过因后来的金融海啸而并没有按计划完成。

第二任特首曾荫权上任后,推出了“置安心资助房屋计划”,但因其取消了“居屋”,被认为是目前香港房价高企的主要原因。

再到后来的特首梁振英,提出了新的《长远房屋策略》,被视作1998 年以来香港首份在房屋方面的长远策略性文件。

目前,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也将房屋政策摆在重要位置,除了致力让现有的公屋住户在有能力的条件下转为业主,还提出了“港人首次置业先导计划”,满足从来没有在香港买房人士的置业需求。

一场大火烧光6万香港底层的家,却促成香港公屋制度的诞生!

林郑月娥也曾在接受香港传真专访时强调,她希望未来更多房子建好后,能够以香港市民担负的价格进行出售,而不是以出租为主。同时,为了解决香港房屋问题,她也将针对土地问题制订一套长远的策略。

从60多年前的一场大火到今天,香港对于房屋问题的认识和对策已经日趋成熟。如今,香港有75.6万户家庭租住在公屋中,其中19%是长者住户,16%是领取综援的住户。

一路下来,虽然香港的房屋政策都没有100%解决市民之急,但不可否认的是,香港房屋制度已经成为了有效保障居住的典范。

从香港公屋走出来的明星们

一场大火烧光6万香港底层的家,却促成香港公屋制度的诞生!

正如特首林郑月娥所说,安居才能乐业,香港不少名人在出头之前,便居于公屋。除了刚才我们提到的吴宇森外,这些名人也曾是串个门就能见到的街坊邻居:

刘德华(蓝田邨)

一场大火烧光6万香港底层的家,却促成香港公屋制度的诞生!

一场大火烧光6万香港底层的家,却促成香港公屋制度的诞生!

值得一提的是,曾居于蓝田邨的刘德华,在蓝田邨重建完成后,为新邨题字,现在“蓝田邨”这三个字就是他亲自写的。

黄家驹、黄家强(苏屋邨)

一场大火烧光6万香港底层的家,却促成香港公屋制度的诞生!

周华健(华富邨)

一场大火烧光6万香港底层的家,却促成香港公屋制度的诞生!

谭咏麟(健康村)

一场大火烧光6万香港底层的家,却促成香港公屋制度的诞生!

郭富城(明华大厦)

一场大火烧光6万香港底层的家,却促成香港公屋制度的诞生!

郑伊健(乐文新邨)

一场大火烧光6万香港底层的家,却促成香港公屋制度的诞生!

容祖儿、王祖蓝(恒安邨)

一场大火烧光6万香港底层的家,却促成香港公屋制度的诞生!

雨下给富人,也下给穷人,下给义人,也下给不义的人。其实,雨并不公道,因为下落在一个没有公道的世界上。

——老舍 《骆驼祥子》

一场大火烧光6万香港底层的家,却促成香港公屋制度的诞生!

骆驼祥子(节选)

天是越来越冷了,祥子似乎没觉到。心中有了一定的主意,眼前便增多了光明;在光明中不会觉得寒冷。地上初见冰凌,连便道上的土都凝固起来,处处显出干燥,结实,黑土的颜色已微微发些黄,象已把潮气散尽。

特别是在一清早,被大车轧起的土棱上镶着几条霜边,小风尖溜溜的把早霞吹散,露出极高极蓝极爽快的天。

祥子愿意早早的拉车跑一趟,凉风飕进他的袖口,使他全身象洗冷水澡似的一哆嗦,一痛快。

有时候起了狂风,把他打得出不来气,可是他低着头,咬着牙,向前钻,象一条浮着逆水的大鱼;

风越大,他的抵抗也越大,似乎是和狂风决一死战。猛的一股风顶得他透不出气,闭住口,半天,打出一个嗝,仿佛是在水里扎了一个猛子。

打出这个嗝,他继续往前奔走,往前冲进,没有任何东西能阻止住这个巨人;他全身的筋肉没有一处松懈,象被蚂蚁围攻的绿虫,全身摇动着抵御。

一场大火烧光6万香港底层的家,却促成香港公屋制度的诞生!

这一身汗!等到放下车,直一直腰,吐出一口长气,抹去嘴角的黄沙,他觉得他是无敌的;看着那裹着灰沙的风从他面前扫过去,他点点头。

风吹弯了路旁的树木,撕碎了店户的布幌,揭净了墙上的报单,遮昏了太阳,唱着,叫着,吼着,回荡着!

忽然直驰,象惊狂了的大精灵,扯天扯地的疾走;忽然慌乱,四面八方的乱卷,象不知怎好而决定乱撞的恶魔;忽然横扫,乘其不备的袭击着地上的一切,扭折了树枝,吹掀了屋瓦,撞断了电线。

可是,祥子在那里看着,他刚从风里出来,风并没能把他怎样了!胜利是祥子的!及至遇上顺风,他只须拿稳了车把,自己不用跑,风会替他推转了车轮,象个很好的朋友。

自然,他既不瞎,必定也看见了那些老弱的车夫。他们穿着一阵小风就打透的,一阵大风就吹碎了的,破衣;脚上不知绑了些什么。

在车口上,他们哆嗦着,眼睛象贼似的溜着,不论从什么地方钻出个人来,他们都争着问,“车?!”拉上个买卖,他们暖和起来,汗湿透了那点薄而破的衣裳。一停住,他们的汗在背上结成了冰。

一场大火烧光6万香港底层的家,却促成香港公屋制度的诞生!

遇上风,他们一步也不能抬,而生生的要曳着车走;风从上面砸下来,他们要把头低到胸口里去;风从下面来,他们的脚便找不着了地;风从前面来,手一扬就要放风筝;

风从后边来,他们没法管束住车与自己。但是他们设尽了方法,用尽了力气,死曳活曳得把车拉到了地方,为几个铜子得破出一条命。

一趟车拉下来,灰土被汗合成了泥,糊在脸上,只露着眼与嘴三个冻红了的圈。天是那么短,那么冷,街上没有多少人。这样苦奔一天,未必就能挣上一顿饱饭。

可是年老的,家里还有老婆孩子;年小的,有父母弟妹!冬天,他们整个的是在地狱里,比鬼多了一口活气,而没有鬼那样清闲自在;鬼没有他们这么多的吃累!

像条狗似的死在街头,是他们最大的平安自在。冻死鬼,据说,脸上有些笑容!

祥子怎能没看见这些呢。但是他没工夫为他们忧虑思索。他们的罪孽也就是他的,不过他正在年轻力壮,受得起辛苦,不怕冷,不怕风。

晚间有个干净的住处,白天有件整齐的衣裳,所以他觉得自己与他们并不能相提并论,他现在虽是与他们一同受苦,可是受苦的程度到底不完全一样。

现在他少受着罪,将来他还可以从这里逃出去。他想自己要是到了老年,决不至于还拉着辆破车去挨饿受冻。他相信现在的优越可以保障将来的胜利。

一场大火烧光6万香港底层的家,却促成香港公屋制度的诞生!

正如在饭馆或宅门外遇上驶汽车的,他们不肯在一块儿闲谈。驶汽车的觉得有失身分,要是和洋车夫们有什么来往。汽车夫对洋车夫的态度,正有点象祥子的对那些老弱残兵。同是在地狱里,可是层次不同。

他们想不到大家须立在一块儿,而是各走各的路,个人的希望与努力蒙住了各个人的眼,每个人都觉得赤手空拳可以成家立业,在黑暗中各自去摸索个人的路。祥子不想别人,不管别人,他只想着自己的钱与将来的成功。

街上慢慢有些年下的气象了。在晴明无风的时候,天气虽是干冷,可是路旁增多了颜色:年画,纱灯,红素蜡烛,绢制的头花,大小蜜供,都陈列出来,使人心中显着快活,可又有点不安。

因为无论谁对年节都想到快乐几天,可是大小也都有些困难。祥子的眼增加了亮光,看见路旁的年货,他想到曹家必定该送礼了,送一份总有他几毛酒钱。

节赏固定的是两块钱,不多,可是来了贺年的,他去送一送,每一趟也得弄个两毛三毛的。凑到一块就是个数儿,不怕少,只要零碎的进手,他的闷葫芦罐是不会冤人的!

晚间无事的时候,他钉坑儿看着这个只会吃钱而不愿吐出来的瓦朋友,低声的劝告:“多多的吃,多多的吃,伙计!多咱你吃够了,我也就行了!”

转载请注明来自常州多彩网超声波设备有限公司,本文标题:《一场大火烧光6万香港底层的家,却促成香港公屋制度的诞生!》

百度分享代码,如果开启HTTPS请参考李洋个人博客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Top
多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