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雪球App,作者: 草苔MOSS,(http://xueqiu.com/5461807157/323135593)
一、如日中天的哪吒
据最新统计,《哪吒2》的票房收入超过90亿元,超越《长津湖》58亿,位列中国电影票房总榜榜首,全球单一市场票房榜第一名,进入全球影史票房榜前30,全球动画电影票房榜前10。
《哪吒2》已经打破96项影史记录,根据猫眼专业版预测的总票房将突破120亿元,有望跻身全球影史票房榜前十。
记录,就是用来打破的。《哪吒2》还在以势不可挡的速度,不可思议的刷新着各种记录。
曾几何时,那些被《哪吒2》超越的电影,也曾经如此辉煌的傲视群雄。
一部优秀的电影,肯定有很多优秀的因素,比如故事情节、制作、文化、时机、市场需求等等。当然必不可少的还有运气,做什么都离不开的运气。但在演艺,电影,电视剧,短视频等作品中,能形成短时间爆款、爆红、爆火的作品,随机性和非理性的因素是不可忽视的。
《影响力》中阐述,我们引导从众的绝密武器是互惠、承诺和一致、社会认同、喜好、权威、稀缺。任何短时间爆发的产品,现象级的爆火的事件,最能引起大众从众的事物,依然少不了非理性的因素。比如一部好电影和同期不好电影,差距真有那么大吗?
《逆转》中提到,我们习惯性思维,只喜欢关系爆款、爆红、爆火的事件,换句话说就是只关心那些已经有“成功”迹象,或者正走在“成功”的路上的事件。很难去关注那些失败,正走向失败的事件。一部火爆的影视作品,在结果之前是无人知晓,无法预测的。
好莱坞著名导演詹姆斯·卡梅隆,在电影界称为“技术狂人”和“视觉大师”,以高成本、高质量、高技术含量的电影而闻名。在《终结者》和《异行2》取得巨大成功后,结合自己对海洋的热情和深海探险经历,1997年拍摄爱情灾难商片《泰坦尼克号》。在电影拍摄期间,由于预算严重超支(从1.1亿美元增加到2亿美元)和拍摄进度延误,媒体和业界普遍认为这部电影会失败。然而,上映后它成为了全球票房冠军,并获得了11项奥斯卡奖。
在这个各类媒体高度发达的世界里,任何事件的放大效应是极其明显的。《乌合之众》告诉我们,“个人一旦进入群体,他的个性便淹没了,群体的思想占据统治地位;而群体的行为表现为无异议、情绪化和低智商。”这种非理性的特征,能够促使一种现象级的事件迅速传播。
群体相信一切不可能的事情,相信一切不合逻辑的事情,相信一切不合情理的事情,相信一切不存在的事情,但唯独不相信现实生活的日常逻辑。这一解释,非常符合我们现实生活中非科学、逻辑的一些红极一时的事件发展。
如日中天的哪吒,不禁让人联想到独占鳌头的。从“汾老大”,“一代酒王”,“国窖1573”等众多品牌杀向头部,独占鳌头。
二、独占鳌头的
建国初期,计划经济时期,四大名酒分别是汾酒、、泸州、西凤,没有什么事。彼时,汾酒凭借高产能和低价策略,成为市场主导品牌。连续六年占据全国销售榜首,是当之无愧的“汾老大”。此时,汾酒市值位列20家白酒上市公司第三,西凤酒在上市边缘挣扎。
改革开放,市场化初期。1988年,白酒价格管制放开,通过提价策略,品牌扩张,产品分层,OEM等异军突起。1995年,五粮液一举超过“汾老大”,成为“一代酒王”,并在1998年以28亿元的营收远超其他品牌总和。在品牌管理,过度依赖OEM上也埋下了后患。那时候,酒王也和没关系。
2000年开始,的黄金十年。茅台通过聚焦高端市场、强化“国酒”定位,一步一步超越。2012年,茅台营收接近五粮液的270亿元,算是追平。但在净利润上,茅台以130亿元超过五粮液近40%,算是超越之年。从此,茅台开始巅峰之路,主推“飞天茅台”大单品,辅以年份酒和系列酒完善产品矩阵。打造“稀缺性”十分成功,变成官藏、商用、民抢的“稀缺”货,衍生出的“金融性”都在反腐纪录片中让人大开眼界。
此后,迎来“普五”,“国窖1573”大反攻,但茅台稳稳占住王座。2013年后,限制三公消费政策导致行业整体下滑,但茅台通过稳定出厂价、维护经销商利益,快速恢复增长。2017年,茅台市值突破万亿,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酒企。 虽然及时调整策略,清理子品牌,聚焦“普五”等核心产品,但只能屈居老二。与此同时,推出“国窖1573”,推出“蓝色经典”系列,曾跻身前三,但都未能撼动茅台的王座地位。
现在,的市场1.8万亿,是其他白酒合计市值的1.4倍,茅台也创造了无数个记录,甚至还在持续领跑。那么这一路,是不是也有随机性和非理性呢?
三、总结与计划
哪吒和,包括最近惊艳世界的DeepSeek,登峰造极,创造历史,十分可喜可贺,也十分令人骄傲。说到底,这背后是国家的强盛、文化的自信、科技的进步。投资中国,正当时!正如知名华裔投资家和价值投资的实践者李录,在《文明、现代化、价值投资与中国》书中,结合历史、文化、制度和经济结构等多维度分析,认为中国具备独特的发展潜力,并可能在未来全球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
白酒是我投资17年中,第一个赚钱的行业,也是我先后买卖次数最多,占据持仓前三时间最长的行业。2020年,经过一轮“各茅飞天”的时代,减仓白酒后,一直没有寻找到增加配置的机会。
当前,白酒处于调整周期,也是处在新时期的竞争阶段。通过数字化转型(如“i茅台”平台)、绿色生产及跨界联名(茅台冰淇淋、酱香拿铁)巩固市场龙头地位。、、汾酒正在努力争夺次席。而行二线品牌,如、舍得受消费疲软冲击,已经开始“暴雷”。这个雷声是乌云密布的开始,还是雨歇放晴前的结束?行业调整需要多久转为复苏,复苏后还能一如既往吗?会不会有后来者居上,新王诞生?
面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实际上是增加了行业的不确定性。这也是去年相对激进的增加了白酒的配置,10月8日又减仓,总体仓位还只有12%,并没有明显增加的原因。这些问题中,个人认为,似乎相对确定一些的是,未来的白酒很难有过去那样气贯长虹了。那么,这个市场上最好生意模式之一的白酒,可能成为一个成熟行业,稳定性十足,股息有保证行业,可能不是过去黄金十年那样,几年几倍的标的。
计划预留至少15%仓位的资金,一如既往等待增加白酒的配置机会。
$中国平安(SH601318)$ $腾讯控股(00700)$ $贵州茅台(SH60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