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生健康委于2025年1月3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胡强强首先通报了近日召开的2025年全国卫生健康工作会议的情况。会议强调,2025年全国卫生健康系统要坚持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更好推动资源向基层、预防和中医倾斜,更好强化公立医院公益性保障和运行机制,更好健全人口发展支持和服务体系,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确保高质量完成「十四五」的规划目标和任务。
会议确定2025—2027年为「儿科和精神卫生服务年」。在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儿科服务要实现广泛覆盖,增强儿科服务供给,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儿科服务的比例达到90%以上。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服务体系要加快健全。在服务能力建设方面,加强儿科和精神科专业人才培养,院内编制、薪酬待遇等政策酌情倾斜。推动拓展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服务,持续加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管理和救助救治。
会议发布了2025年全系统为民服务八件实事:
一是全国二、三级公立综合医院均提供儿科服务。
二是每个地市至少有一家医院提供心理门诊、睡眠门诊服务;推进全国统一心理援助热线「12356」的应用;全国举办超过5000场次的国家和省市级专家心理健康知识讲座。
三是地市内医疗机构之间检验检查结果互认项目超过200项。
四是每千人口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达到4.5个,全国新增普惠性托位66万个。
五是取消门诊预交金,医疗机构将医保患者住院预交金额度降至同病种个人自付平均水平。
六是常住人口超过10万的县均能提供血液透析服务。
七是推进「血费减免一次都不跑」,便捷献血者异地办理血费减免。
八是举办20场以上「时令节气与健康」发布会,推进健康知识进万家。
本次发布会的主题是「注重吃动平衡,保持健康体重」。出席本次发布会的嘉宾有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应急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高光明;北京市顺义区委常委、副区长冯江全;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于康;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路瑛丽;「体重管理年」活动宣传大使、艺术体操运动员黄张嘉洋。
体重水平与健康状况密切相关。2024年6月,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6个部门启动了「体重管理年」活动,倡导和推进文明健康生活方式,提升全民体重管理意识和技能,预防和控制超重肥胖,推动慢性病防治的关口前移。(见健康界报道:)
国家卫生健康委邀请马龙等运动员
担任「体重管理年」活动宣传大使
体重异常特别是超重肥胖,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和部分癌症等慢性病非常重要的危险因素。通过体重管理这一个「小切口」,可以有效地推动应对慢性病防控的「大工程」。
高光明介绍道,自2024年6月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多部门启动「体重管理年」活动以来,各地各部门高度重视,积极响应,紧紧围绕「体重管理年」活动主要目标,开展了一系列扎实和富有成效的工作。
一是部门和地方联动形成工作合力。
相关部门发挥各自的职能优势,将体重管理融入相关政策和行动计划中,推动形成政策合力;各地积极落实活动要求,因地制宜采取各类特色鲜明、亮点突出的创新举措,比如浙江省研发了数字健康人等智能化的服务应用,可针对超重肥胖人群制定个性化的营养、运动干预方案。
二是专业技术支撑持续强化。
半年来,相关部门针对体重管理的重点领域、重点人群出台了系列技术文件。例如,体重管理指导原则、中小学生超重肥胖防控「十要义」、高血压等慢性病营养和运动指导原则等,针对医疗卫生专业人员开展体重管理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撑,并为学生、慢性病患者等重点人群的体重管理给予分类指导。
三是宣传倡导的力度不断加大。
半年来,我们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以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宣传月等重要时间节点为契机,通过各种宣传载体,力争让科学、实用的体重管理知识「飞入寻常百姓家」。
高光明在发布会上宣布,国家卫生健康委邀请到了男子乒乓球奥运冠军马龙和女子艺术体操奥运冠军黄张嘉洋担任「体重管理年」活动宣传大使,期待在两位宣传大使的带动下,能够激发大家对运动的热爱,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体重管理,保持健康的体重。
四是全民参与氛围日益浓厚。
为进一步激发公众对「体重管理年」活动的参与热情,各地各部门策划了一系列群众参与度高、获得感强的主题活动。
北京协和医院的医生
怎么做体重管理?
于康在发布会上分享了他在日常生活中是怎么做的。于康表示,非常重要的一点,医务人员在整个疾病管理,特别是慢病管理过程之中,要充分通过体重的管理维护,来有效的降低那些异常的指标,通过体重管理,来改善患者近期和远期的临床结局,这点非常关键。说白了就是通过体重的管理,充分发挥体重管理在慢病整体管理中的作用。
于康表示,他有几点心得:
首先,保持一定对体重的敏感性,特别是它变化的敏感性,在家里、在单位他都有磅秤,可以随时量体重,当然一般来说一周1~2次的量体重,做到心中有数。
一旦发现短时间内体重有大的波动,所谓短时间内体重大的波动是差不多三个月内体重变化超过原来体重的5%,这是一个标准坎,通过这个来评价一下自己的体重是不是有大的改变,如果有的话找一找原因,是吃的多了或者动的少了,或者是熬夜了,或者是经常在外头吃饭了,压力大了等等,找出可能的原因,即刻采取行动,尽可能把体重如果有波动或者有上升的势头,及时给遏制住,别让它发展下去,及早行动、及时行动。
同时,他非常重要的一点体会是,在体重管理过程中要保持一种平常心,把体重管理作为一种相对轻松,不要太让自己为难的事情做,而且要把它融入日常的生活之中。
举个例子,比如每餐七分饱这是慢慢养成的习惯,细嚼慢咽、减慢进食的速度也是慢慢养成的习惯。同时利用一些候机的时候、等火车的时间,可以在一些场所,像候机厅,多走几圈,增加运动。比如他在医院工作,从门诊到病房到办公室之间有一定的距离,在这个走路过程中他尽量加大步伐,加快走路的速度,利用穿梭工作的走路时间,也可以起到消耗能量、增加运动的作用。
所以他的意思就是养成习惯,把体重管理作为一种生活必然融合的一部分,也增加这个过程中自我的成就感和乐趣,这样就能使得整个体重管理变得更加轻松和有效。
路瑛丽在发布会上指出,社会上流行的体重管理方法和观念有很多,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一是和饮食相关的方法和观念,比如极端节食、单一食物减肥、生酮饮食、不吃主食等等,这些方法在一段时间之内是可以达到减重的目的的,但是如果长期使用,容易造成营养缺乏,对健康不利。
第二类是与运动相关的,比如忽视运动或者大量运动,追求快速减重。缺乏运动容易导致肌肉的流失,大量运动容易引起疲劳和损伤,快速减重容易反弹,并且有健康隐患。
第三类是过度依赖一种或者几种快速减肥的药品或者减肥产品,这类方法一般效果不能持久,而且使用不当也可能带来健康的危害。所以减重没有捷径,科学的体重管理方式就是合理膳食、科学运动、充足睡眠、心理平衡等等多管齐下。
关于运动减重社会上存在一些常见的认知方面的误区,路瑛丽指出:
第一,并非运动30分钟后才开始燃烧脂肪,运动一开始脂肪就燃烧,但是脂肪参与供能的速度和比例是与运动强度和运动时间有关,所以不管是一到两分钟的碎片化运动,还是一二十分钟的抗阻运动,或者是30分钟以上的有氧运动,动则有益,贵在坚持。
第二,不是运动强度越大减脂效果越好。运动强度越大,脂肪供能的比例降低,受伤的风险升高,所以我们要根据自己的情况,确定适宜的运动强度和运动时间。
第三,有一些人认可局部减肥,其实这种说法是不科学的,脂肪的动员是全身性的。我们采用全身性的大肌群参与的运动,比特定部位的局部运动更有利于我们的减肥效果。
如何控制人群超重肥胖的增长势头?
近年来,我国超重和肥胖人群的患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应该从哪些重点方面发力,才能切实有效遏制超重肥胖患病率的上升态势?
高光明在发布会上回答记者提问时提到,「体重管理年」的活动口号是「健康体重一起行动」,由此可见,就是要号召大家都参与进来,而且从体重管理中获得健康收益,全社会的超重肥胖率上升势头才能得到有效遏制。而要达到这个目标,以下三个方面都非常重要:
首先是个人,要切实增强个人的体重管理意识。大家都要意识到体重异常的危害,特别是超重、肥胖对健康的损害,在日常生活中才能有意识地进行体重的控制。
同时,要让公众了解体重管理的科学知识,掌握合理膳食、适当运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方法,才能科学规范地做好体重管理,防止出现体重控制好之后又反弹等问题。
二是家庭非常重要,家庭要积极参与体重管理。家庭的饮食习惯、运动习惯对个人的体重产生最直接的影响。家庭成员的互相提示、监督和鼓励是坚持做好体重管理非常重要的动力来源。
因此,要充分发挥好家庭的作用,培养家庭健康生活方式,掌握科学烹饪技巧,积极参加运动锻炼,并养成家庭成员定期测量体重的习惯,有效预防家庭聚集性肥胖。
三是要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性环境。大家都要充分意识到体重管理的重要性,单位、社区、村居要形成广泛共识,创造便利监测体重、创造防止超重肥胖的环境条件。
2025年,卫生健康部门将协同相关部门,推动创造良好的社会支持性环境,比如现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都有一些健康小屋,大家可以测量体重、测量血压等。
健康界出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若违规转载,必追究法律责任!
活动
🎁成为会员,即可获得多重好礼!
严选精品课程 13000+课时
专业知识文档 6000+份
医学类电子书 400+本
深度行研报告 400+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