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餐饮管理:依托移动端、触摸屏、呼叫设备等智能化设备,为老年人提供智能化餐饮服务;
智慧健康管理:应用各类健康监测设备和健康管理、医疗服务信息系统,为老年人提供互联网医院、慢性病管理、药品分发服用、康复训练等服务;
智慧生活照护:借助各类智能化照护设备和信息应用平台,为老年人提供日常起居、清洁卫生、体位转移、智慧关爱等服务;
智慧安全防护:根据养老机构各类安全工作要求,配置物联网监测设备和信息系统,实现安全监控、自动预警、实时处置;
智慧管理运营:依托养老机构综合管理信息化平台,为养老机构日常管理包括员工管理、物资管理、档案管理、综合展示等提供支撑,提升养老机构运营管理效率。
辅具租赁扩大补贴人群范围相关服务纳入“随申办”
背景:上海从2019年起开展康复辅具租赁服务,目前已建成供应主体多元、网点覆盖各街镇的租赁服务体系。全市现有57件康复辅具租赁产品,涵盖假肢矫形器、个人移动辅助器具、个人生活自理和防护辅助器具、家具及其配件以及个人医疗辅助器具5大类别。
信息点:目前,本市户籍7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或60周岁以上低保、低收入老年人可享受租赁服务补贴。下一步计划将经上海市老年照护统一需求评估具有二级及以上照护等级的老年人纳入补贴人群,并针对不同身体和经济状况开展分类补贴,相关政策细节正在制定中。
为便于市民群众申请相关服务,康复辅具社区租赁服务计划纳入“随申办”APP,届时市民在“随申办”选择租赁产品并在线下单后,租赁机构将提供相应服务。
市民可到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的康复辅具租赁点了解、体验。如果想看到更多产品实物,可前往静安区胶州路207号的“康复辅助器具创新产品体验馆”参观。
为老助餐加大“社区长者食堂”建设多方推动为老助餐工作
背景:上海现有305家社区长者食堂和1300多个老年助餐点。今年民心工程和为民办实事项目中,连续四年的“新建200个社区老年助餐场所”被“新增40家社区长者食堂”所替代。
信息点:从“新建200个社区助餐服务场所”到“新建40家社区长者食堂”,意味着上海将重点聚焦集膳食加工配制、外送及集中用餐等功能于一体的“社区长者食堂”的建设。原因主要在于,目前全市老年助餐点布局已相对均衡充分,下一步还可以结合家门口养老服务站的建设进一步增强布局。而社区长者食堂的功能更加丰富,也更受老年人欢迎,将为老年人提供更丰富的助餐选择。
民政部门在为老助餐方面还将推出诸多举措。
数字化赋能社区长者食堂:
实现智能称量:老年人想吃多少取多少,根据分量计算菜价,哪怕是一块红烧肉也能买。
智能结算:结账时如忘带就餐卡,可实现刷脸支付;
升级“老食惠”平台功能:在目前查询长者食堂、浏览菜品的基础上试点开通在线订餐功能,让不方便出门的老人也能吃到长者食堂的饭菜;
“老字号”餐饮企业助力:继续鼓励部分中心城区开展“老字号”餐饮企业参与老年助餐,让老年人吃上记忆中的味道。
服务清单出台老年人的“权利清单”便于群众监督、政府履责
背景:去年底本市出台《关于推进我市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今年将出台《上海市基本养老服务清单》。这既是政府的“责任清单”,也是老年人的“权利清单”,有助于市民知晓年老时可享受的基本养老服务权利,同时便于更好地监督、督促政府部门落实基本养老服务责任。
信息点:市民政局按照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重点聚焦老年人面临家庭和个人难以应对的失能、残疾、无人照顾等困难时的基本需要,会同相关部门已梳理形成了8类共24个基本养老服务项目,包括“机构养老服务”类、“社区养老服务”类、“居家养老服务”类、“照护服务支付保障”类、“基本养老保险”类、“老年社会福利”类、“老年社会救助”类、“特定情形老年保障”类。
从服务类型看,一是物质帮助类,主要为老年人提供养老金、救助金、津贴、补贴等各类现金与实物保障;二是照护服务类,主要通过政府主导举办养老服务设施和机构或者以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为失能、认知障碍、高龄独居等老年人提供基础性照护服务;三是专项支持类,主要面向经济困难和其他特殊困难的老年人,提供优先保障、巡访关爱、家庭援助等与养老服务需求密切相关的支持服务。
《上海市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即将通过市政府门户网站、市有关部门网站向社会公开,方便市民查询。
今年党中央明确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上海民政系统也已明确了十大重点调研方面,并已正式启动调研工作。作为全国最早遇到养老难题、最早开展养老服务探索实践,且专门出台了《上海市养老服务条例》的城市,上海有责任提供中国式养老的上海方案,贡献上海大城养老的智慧和经验,让我们拭目以待!
免责声明:部分图片、视频及文字信息来自网络,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因非原创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侵犯到您的权益,或无意中侵犯了媒体或个人的知识产权,请及时通知我们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