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太极拳能被前人发明,那么发展传承下来,王宗岳居功至伟。王宗岳所著《太极拳论》,被认为是太极拳界史无前例的、举世公认的最有价值的太极拳经典理论著作,被后世太极拳家们奉为经典指南。清朝乾隆年间,山西武术家王宗岳的《太极拳论》,第一次提出太极拳之拳名。在当今的武术界,尤其是在热衷于习练太极拳的朋友中,提起王宗岳这个名字,几乎是尽人皆知,对太极拳稍有研究的人,更可以说是耳熟能详了。
同时,王宗岳亦是太极拳古谱的作者,不仅具有崇高的历史地位,同时也是现代太极拳各派奉为经典的拳理奠基人。虽然我们对他的很多事迹,因为年代久远,不是非常清楚。但他是一位在太极拳传承史上作出重大贡献的人物,为后人发展太极拳的理论,指明了方向,深得后人的推崇) 是有卓著贡献的先驱,被尊之为宗师、武圣。
李亦畬(清末人)在《太极拳小序》也指出:太极拳不知始自何人,其精微巧妙,王宗岳论述详且尽矣。后传至河南陈家沟陈姓,神而明者,代不数人。王宗岳将易学原理用于拳理之中,著成《太极拳论》才使得太极拳名称得以确立。可以说,王宗岳是太极拳理论的开山鼻祖。然而,王宗岳并不一定就是太极拳的创始人,只是将其发扬光大而已。
据史料记载:“王宗岳,字林桢。明嘉靖四年(1525) 出生于山西绛州府( 今新绛县西北五里思贤里) 王庄村,卒年是万历三十四年( 公元1606 年) 。王宗岳十岁左右曾是绛州州学的生员,在州学期间,除学文化课外,还兼学到拳械功夫。一次,因机缘巧合,与一位自称是刘古泉的云游道人相识,这位道人是张三丰的弟子。后经王宗岳引荐,道人在三官庙落足布道。经过长期的接触和观察,道人发现王宗岳知书达理,待人恭敬谦逊,做事踏实能持之以恒,故打开山门,收纳了这个俗家弟子,始将三丰祖师传授的太极拳艺悉数传授于王宗岳。但从年龄上推断,云游道人可能不是刘古泉,而是他的弟子。道门有这样的规矩,拳法的传授是“言祖不言师”的,即是只能说是师祖传的,隐去自己的姓名。”王宗岳生活在明朝后期,如从明中叶算起至清中叶大约200 多年的历史。因年代久远,又无史料证实,中间的传承细节关系实难考证。
王宗岳画像
吴式太极名家徐致一(1892--1968 年) 在1927 年著《太极拳浅说》中说得很中肯:“三丰之后,得其真传者,始以山右王宗岳见称。王氏述三丰遗论,著《太极拳论》、《功心解》等多篇,说理精妙,言简而赅,今所流传者,实宗其说。”这里指的“今所流传者”,包括当时已知的陈、杨、吴、武、孙五派和古老的赵堡派。例如,陈长兴传杨禄禅,陈清平传武禹襄,都是以王宗岳的拳谱和拳技授受。故六大派都承认王宗岳的功绩;不承认者,仅少数非主流的拥有权势的相关利益者,以及其后继者。
今天,我们虽然无从瞻仰王宗岳的太极拳的英姿,也极少见到相关的描述,但对这位伟大的先行者的敬仰之情,仍然如滔滔是江水,永无穷尽。但鉴于历史久远的原因,对他的事迹的描述,我也只能尽量引用一些可信度极高的网上的部分资料,无从去亲自考证。在此特别感谢那些对王宗岳进行了深入研究的专家学者们,让我们可以透过厚厚的历史的尘埃迷雾,窥见一代巨人的风采。
400 多年前,山西人王宗岳在武当张三丰所创的太极十三式的基础上,根据中国太极文化的阴阳转换之理,结合道家的吐纳学说和中医的经络学说,创编了一套刚柔相济、快慢相间的内功拳种,取名“太极拳”。太极拳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它深深扎根于中国传统哲学、传统养生学、传统医学和传统美学等多学科的深厚土壤中,是中华几千年灿烂文化的结晶。虽然张三丰等道人创建了太极拳的雏形,但王宗岳却是真正的太极之父,他具有罕见的天赋和超人的智慧,让他的事迹成为感人的传说,他的著作成为永远的经典。王宗岳是名副其实的第一代太极宗师。
本文作者带着洋徒弟们在北美的华人春节联欢会上表演陈式太极拳
据了解,国际武联已于2000 年7 月决定,将每年的5 月定为“世界太极拳月”。目前,太极拳已传入100 多个国家和地区,全世界已有70 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太极拳组织,习练太极拳者已达1 .5 亿人,太极拳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第一武术运动。
咕咚点评:
王宗岳对太极拳有以下两个最主要的贡献:
一,将道家的内部修炼的有一定宗教和神秘色彩的太极拳,推向了民间大众,最终开始了太极拳的世俗化大众化。
二,编撰《太极拳论》等拳法书籍,全面深刻 的归纳出了太极拳理论,成为直到今天的所有太极拳习练者的指南针。(本节完)
武术自由谈
武术是我们活动的平台
武术是我们联系的纽带
请关注我们
请多彩网
武术自由谈
不拘一格,不循常规
新角度,新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