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雪球App,作者: 光彩夺目之希德尼,(http://xueqiu.com/1919789869/304358311)
一、经济通缩的概念界定
通货紧缩是一种经济现象,主要表现为货币供应的绝对或相对减少,进而引起纸币升值,物价总水平持续下跌。
一般认为,消费者物价指数()同比涨幅低于 1%,且持续 6 个月以上,就可认定为通货紧缩。
例如,在实际经济运行中,若一段时间内 涨幅持续在低位徘徊,且满足持续时间的要求,便可能出现通货紧缩的情况。这种经济现象会对经济发展产生多方面的影响,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
二、经济通缩的主要类型
(一)按程度分类
一般认为,物价水平出现负增长,处在 - 3%以内,可视为轻度通货紧缩,此时经济虽受一定影响,但相对较轻。
物价水平的变化率处在 - 3%~-6%之间,为中度通货紧缩,经济面临较大压力。
物价水平变化率处在 - 6%~-10%之间,是严重的通货紧缩,经济衰退迹象明显。物价水平的变化率低于 - 10%,则视为恶性通货紧缩,可能引发经济危机。
(二)按表现形式分类
公开的通货紧缩是通过物价水平下降直观反映出来,以物价指数为衡量指标。
隐性通货紧缩则较为复杂,包括抑制型通货紧缩和非管制型隐性通货紧缩。
抑制型通货紧缩在价格受管制条件下,无法通过物价下降反映;
非管制型隐性通货紧缩因商品不具代表性、权重设定不合理等原因,物价下降不能完全通过官方统计物价指数反映。
(三)按持续时间分类
通常以物价连续 6 个月下降作为判定通货紧缩的依据。
一个经济短周期平均为 4 - 5 年,若通货紧缩的持续时间在 2 年或 3 年以内,可视为短期性通货紧缩;
持续时间在 3 年以上,5 年以内,为中期性通货紧缩;若持续时间在 5 年以上,超过 1 个经济短周期,则视为长期性通货紧缩。
(四)按形成原因分类
需求拉下型通货紧缩主要是由于总需求不足,如消费、投资不足或国外需求减少等原因,使得正常供给显得相对过剩。
供给过剩型通货紧缩是由于技术进步和生产效率提高,在一定时期产品数量绝对过剩引起。
此外,还有成本推下型、结构性、输入型、预期型、政策性、体制性和资产替代型通货紧缩等不同类型,各自成因复杂多样。
三、经济通缩的产生原因
(一)债务通缩理论
经济学家欧文・费雪认为,企业、居民和政府在经济扩张时期的过度负债是引发通缩的主要原因。
在经济扩张时,各方往往加杠杆投资于某些低收益项目甚至庞氏骗局类项目。当庞氏骗局项目资金链断裂,会引发债权人要求清偿债务的连锁反应。
这会导致资产廉价出售、存款减少和货币流通速度下降。例如,在大萧条期间,美国社会由于价格下降,整个社会的真实负债比 1929 年初大约上升了 40%。
(二)货币供给性通缩理论
以弗里德曼为首的货币学派认为,通货紧缩主要是由于货币供应量减少或货币流通速度降低所致。
该理论认为,货币紧缩是中央银行把政策目标定为零通胀,采取提高利率等手段减少货币供应量的直接结果。
当货币供应量 M 与货币流通速度 V 的乘积下降,就会导致货币供给侧通缩。通缩完全是货币政策过紧造成的。
(三)信贷性通缩理论
经济学家本・伯南克认为,通货紧缩是由央行提高利率(如为了控制通胀)、引起资产泡沫破灭导致的。
在信用经济中,放贷的放缓或下降导致流通中的货币减少,随着信心下降和货币流通速度减弱,货币供应进一步下降,从而导致就业或商品需求急剧下降,进而又导致商品价格下降。
当商品价格跌至低于生产融资成本或偿还先前价格水平的债务水平时,就成为恶性的通缩螺旋。
(四)流动性陷阱和有效需求不足理论
凯恩斯认为,当货币供应量增加但利率并没有降低时,人们宁愿持有现金也不购买债券股票或用于投资,此时货币当局即便增加再多的货币供应量,也只会使人们手持的现金量增加。
这种现象被称为 “流动性陷阱”。货币供应量增加既然对利率没有影响,也就无法改变投资和消费,难以增加总需求。
有效需求不足会进一步导致价格水平下跌,价格水平下跌又进一步拖累经济衰退。
四、经济通缩的影响
(一)对消费和投资的影响
在通缩环境下,消费者往往会延迟消费,因为他们期望物价会继续下降。据统计,在经济通缩时期,消费者的消费意愿可能会下降 10% 至 20%。
企业也会减少投资,因为预期市场需求减弱。这可能导致经济增长放缓,例如在某些通缩严重的国家,经济增长率可能会下降几个百分点。
(二)增加债务负担
通缩可能导致债务负担增加,因为借款人需要还清相对更有价值的货币。
例如,在通缩率为 3% 的情况下,一个原本 100 万元的债务,实际负担可能会增加到 103 万元。
这对个人、企业和政府都有负面影响,可能导致债务违约风险增加。据统计,通缩时期债务违约率可能会上升 20% 至 30%。
(三)对就业和工资的影响
由于经济增长放缓,企业可能减少招聘,导致失业率上升。
同时,由于物价下降,工资水平也可能受到影响。
在通缩时期,工资增长率可能会下降甚至出现负增长。这会影响家庭收入和消费能力,例如一些家庭的可支配收入可能会减少 10% 至 15%。
(四)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通货紧缩可能迫使中央银行采取宽松货币政策,以刺激经济增长和提振通货膨胀。这可能包括降低利率和增加货币供应量。
例如,央行可能将利率降低几个百分点,或者通过量化宽松政策向市场注入大量资金。然而,这些措施的效果可能有限,因为在通缩环境下,人们可能更倾向于储蓄而不是消费和投资。
五、历史中经济通缩的例子
(一)美国大萧条时期
美国大萧条时期被认为是典型的通货紧缩时期。
数据显示,此前一年美国 同比增速为 -9.9%,GDP 增速为 -12.9%。在这一时期,美国出现了大量的银行破产、失业暴增等情况。
例如,1933 年罗斯福临危受命成为总统时,就面临着美国经济的严重困境。当时,美国本土货币供应量大幅减少,融资成本开始上升,投资者开始追求流动性,减少对长期债券和股票的投资。
部分批发货物价格的下调幅度达到近 40%,名义工资下降明显,在宾夕法尼亚州甚至出现了腰斩的情况。
(二)中国 1998 - 2002 年通缩
当时 指数从 1996 年的 8.3% 一下降到 1998 年的 -0.8%,到了 1999 年降到了 -1.4%。物价急跌,其中农产品下降最为严重,工业产品也有一定幅度下降。
同时,产品过剩,全国 601 种商品,供大于求的有 155 种,超过商品总数的四分之一。
此外,还出现了信贷紧缩的局面,国内一直在去杠杆,紧缩银根,处置不良贷款。连续遭遇亚洲金融危机和互联网泡沫破裂,外需萎缩;导致大量国企员工下岗;
98 年洪水、99 年台海危机以及地方财政困难等社会环境因素,使得居民预期下滑,防御性储蓄增加,加剧了通缩程度。国家通过大力刺激货币和财政政策,下调基准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增加财政赤字和发行债券投资铁公基,同时启动住房商品化改革等措施,成功走出通缩。
(三)近代史上四次大规模通货紧缩
1.1837 - 1843:由于英国央行储备减少宣布加息,间接造成全球融资成本抬升,美国出现通缩,峰值达 -6%。伴随着棉花价格暴跌,美国南方经济遭受重创,银行出现惜贷,部分银行倒闭和公司债务违约。
2.1873 - 1896:美国出现有史以来最长时间的通缩,达 65 个月之久。导致美国本土货币供应量大幅减少,融资成本上升,名义工资下降,投资者减少对长期债券和股票的投资。
3.1920 - 1921:一战后世界经济萧条,美国出现史上最尖锐的通缩之一,达到 -18%。战时经济瓦解使大量产能闲置,战斗人员返还助长失业率增加,部分批发货物价格下调幅度近 40%。
4. 1929 - 1937:美国 1929 年经济危机,起因是华尔街大崩盘。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下降 40% 以上,对外贸易萎缩 60% 以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普遍倒退 30 年以上,德、日帝国主义国家受打击走上法西斯道路,大危机加速了新的世界大战的到来。
如果你认为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请关注、点赞、转发,这对我十分重要,也是我更新下去的动力。
$上证指数(SH000001)$ $沪深300(SH000300)$ $恒生指数(HKHS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