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网

一周军评:俄乌冲突凸显当代防空难题

一周军评:俄乌冲突凸显当代防空难题

tongzhen 2025-03-14 武术瑜伽 8 次浏览 0个评论

【文/ 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席亚洲】

本周,乌克兰冲突进入了“正常”节奏,在普京总统的命令下, 俄军没有对亚速钢铁厂采取坚决的突击行动,而是采取了长期围困等待其自行崩溃的策略。而同时,俄军在伊久母方向的战役行动以一种不紧不慢按部就班的速度持续进行,虽然乌克兰得到了北约的少量军事援助,但这些援助并不能帮助乌克兰反败为胜,可以说乌克兰武装力量将会被俄军按部就班分割包围和最终消灭的前景仍然没有改变。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对乌克兰这次战争的观察也可以得到更多总结性的结论了。这其中今天想说的,是一个历久弥新,似乎难以改变的结论“防空防空,十防九空”,俄军作为世界上陆军防空体系最完善的军队之一,在乌克兰似乎仍然未能解决好问题,甚至可以说是有些焦头烂额。本周军评我们就来说说这个问题。

此外,本周朝鲜的阅兵式和美军新枪选型其实也很有意思,不过列车长已经做了两期视频讨论相关话题,文案内容也已经发表在观察者网风闻社区,各位感兴趣的话可以阅读或收看相关内容。

首先我们还是要说一下最近俄军在伊久母方向作战的情况。从现在网上可以获得的俄军进攻的相关信息来看,俄军目前正在稳步取得进展,可能将在几天内完成对此前我们推测这次战役的主要目标:斯拉维扬斯克的封锁。之后可能将进入对斯拉维扬斯克、克拉马托尔斯克等重镇的攻击,从而完成对乌克兰东部筑垒地域的分割,并最终歼灭乌克兰北顿涅茨克重兵集团。

一周军评:俄乌冲突凸显当代防空难题

俄军此次行动的目标可能是打到斯拉维扬斯克,包围歼灭乌军防线北方的重兵集团

应该说这个进攻方向,看乌克兰路网图基本就可以推测出来。

乌克兰在这个地区已经建立了经营多年的筑垒地带,其军队的抵抗意志也相当顽强,但是由于总体实力上的缺陷,在俄军步步为营,结硬寨,打呆仗的行动方式面前,是没有反败为胜的希望的。

乌克兰军队缺乏和俄军进行大规模野战并取胜的能力,因此只能选择利用城镇、居民地进行死守,但是这种策略只能拖延时间,迫使俄军采取“压路机”战术,每次进攻前都投入大量无人机进行空中侦察,同时以猛烈炮火准备覆盖所有发现的乌军防御要点,之后再谨慎投入坦克和机械化步兵,将乌军防御体系层层抽丝剥茧。

这样的打法稳妥,但必然需要相当的时间。

一周军评:俄乌冲突凸显当代防空难题

对于俄军来说,战争第一阶段轻易损失掉的主战装备是相当肉痛的

毕竟在这个季节的乌克兰作战,那基本就是在泥坑里游泳,俄军错过战争最初几天化冻之前最后的时间窗口之后,想要像美军1991年在伊拉克那样大开大合的在野地里打个右勾拳出来,本身也是不可能的,只能是沿着少数高等级铺装道路进行线性推进了。

从俄军现在都进展情况来看,他们应该并不急于在5月9日胜利日前打完仗,宣布胜利,虽然说军事要服从于政治,但是为了政治目的不顾军事现实冒险急进,从历史上来看往往都是失败的征兆,已经有很多宣称“圣诞节前回家”的军事行动都失败了,俄军自然也不会给自己设置一个“胜利日前回家”的截止日期来自找晦气。

至于俄军在顿巴斯歼灭大批乌克兰军队的情况,是否会成为结束战争的契机,目前还说不好,但是可以肯定如果乌克兰的态度不发生重大变化,俄军很可能会继续对整个乌克兰“东部反恐地带”残存的部分继续进行攻击,或者转而强攻已经被猛烈炮火软化到一定程度的哈尔科夫防御,甚至是再把注意力转回南线,夺取敖德萨。在乌克兰军队一时半会无法恢复实力的前提下,俄军只要决心集中力量攻下乌克兰任何一个地方,他们说到底是无力阻挡的。

可以说这场战争其实从一开始结局就没有什么悬念,俄军能打赢,问题只是战争进程是什么样子而已,可以说战争的过程本身将会影响到战后如何处理乌克兰问题。

一周军评:俄乌冲突凸显当代防空难题

在这个季节的乌克兰泥坑里,大开大合已经不可能了,只能是结硬寨,打呆仗,步步为营一线平推,不过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在乌克兰军队缺乏野战能力的情况下,俄军也不会面临大规模的集中损失

而对于除了俄乌两国外的人们,对这场战争的观察,更多的是要结合自身的问题,看这场战争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启发,这也是最近和一些相关专业朋友线上谈到的一些事情,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些新的视角。

这次咱们就说其中一个方面,就是这次俄乌冲突中,俄军空天军和陆军的防空系统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

这场乌克兰军事冲突的烈度和兵力密度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现代战场上由于远程打击火力的密度、强度、反应速度都远超过历史上任何时期,所以兵力密度不可能再回到二战那样的把一个装甲师几百辆坦克排在几公里正面上进行突击那样的程度了, 这让战场上每一辆坦克都是指挥员手里宝贵的资产,不能轻易损失,尤其对于俄罗斯和乌克兰来说,技术装备虽然仓库里要多少有多少,但把装备拖出来维修翻新改装还是需要时间和金钱的,所以实际上仍然相当宝贵,在短时间内更可以说是无法得到补充的。

所以俄军在战争初期超越自身后勤支援能力极限的狂飙实际上是在透支自己手里最精锐的作战部队的战斗能量。当然这也和俄军军改削足适履,没有为自己的主要突击编制,“营战斗群”配置足够的随行后勤保障力量有关。

不过关于这个吧,就得说起我军军改的时候几乎所有研究人员人手一本的“宝书”了,《美国旅级战斗队装备与编制目标手册》……虽然后来我们发现其实美军自己的三种旅级战斗队很多都没能达到这本书里描述的水平,但我军的军改确确实实是参考了他们的理想编制,认认真真的落实的……所以对于俄军的后装保障能力之孱弱,其实大家都是相当意外的。毕竟即使是在演习中见过俄军拉胯的样子,但大家总觉得是不是俄军其实那些苏联的老后勤装备都在库里,只是没拿出来用而已,结果现在来看,不是这么回事儿。

所以某种程度上来说俄军的表现反而成了未来我们对外推销我们完整的装甲和机械化部队编制全套装备,包括那些在很多国家的军人和政客看来觉得“没有必要”的专用后勤保障装备的一个很好抓手“你看看,没有这些装备,就算是俄军它也打不动仗”是吧?

当然这还只是其次,实际上装备的宝贵就带来一个问题就是在空中打击面前,地面装备是十分脆弱的,这次俄乌冲突中,双方都大量使用了无人机,虽然双方都没有如同“翼龙”、“彩虹”这样的大型长航时中高空察打一体无人机(俄军的“奥兰”无人机数量十分有限),在火力输出能力方面还是弱了一些,而土耳其TB-2无人机由于缺乏防区外打击武器,要使用导弹和炸弹攻击目标就要飞到十分靠近目标的距离上,从而容易被各种防空武器击落。

一周军评:俄乌冲突凸显当代防空难题

战争初期乌克兰经常使用TB-2对俄军进行近乎于自杀的袭击,虽然能取得一定效果,但毕竟手头没多少无人机,很快他们就被迫改变战术了

但是随着冲突发展,双方都发现,使用这种小型无人机在距离敌方5公里左右距离上进行观察,是一个俄军和乌军的防空系统都很难应付的作战方式。

在这个距离上,无人机上的光电设备可以有效搜索识别敌方的兵力部署和动向,而同时敌方只有使用道尔-M1这类“比较大的近程防空系统”,才能够得到无人机。同时这个距离上小型无人机也很难被老一代的防空雷达发现,红外、光电系统也一样。

而即使是使用道尔导弹进行拦截,也有问题,虽然道尔导弹本身价格也算是比较低廉了,但毕竟一辆发射车就8发备弹,而且由于道尔发射车的垂直发射系统的设计,装填补充并不容易,所以很可能出现面临多架无人机的时候迅速耗尽备弹,导致系统短时间内失去作战能力。

其实这个难题在俄乌这种环境下还只是麻烦而已,但是如果是未来大国间对抗战场,很可能一个战场上会出现上万架无人机。

因为现代战场上无人机实在是解决很多问题的“万灵药”,可以说每个士兵都希望能够得到一架自己的无人机,不管是从天上看战场也好,进行通信中继也好,或者能发射一些武器也罢,无人机都是解决战术难题的理想解决方案。

当然和相关专业的朋友聊天的时候他们也提到目前的信息化作战其实遇到了一个难题,那就是随着前沿战场无人机数量和信息系统数量的爆炸性增长,计算量已经成为了一个瓶颈,目前的战场系统,不管是中国的还是美国的,要达到理想中的那种让前线指挥官拥有近乎“上帝视角“的目标,都还只是奢望。这也是为什么这次冲突中北约搞出来的“逆练信息化”的套路也让我们很感兴趣的原因之一。

一周军评:俄乌冲突凸显当代防空难题

目前在战场上双方都投入了大量小型无人机,让战场防空形势日益复杂

回过来说防空系统的问题,此前俄军的防空系统主要考虑的目标是针对冷战时期的低空突防的战术飞机、直升机的,所以其设计的防空系统密度、具体系统配置都是针对少数携带有大量防区内攻击武器的敌机,但如果敌方使用大量的防区外打击武器 ,或者面临大量的无人机威胁,那么就会出现上面提到的这种类似的不适应的困难。

其实最近我国向塞尔维亚出口FK-3防空导弹系统的时候大家也可以发现,其实塞尔维亚相比于FK-3防空导弹本身,更感兴趣的是随导弹一起提供的一套能够兼容俄制老式防空导弹的防空指挥控制系统,只是这套系统本身也依然是以考虑应对敌方的战斗机、直升机等传统的空中威胁为主,因此其不管是目标跟踪监控能力还是计算处理空中情报的能力,距离应对上万个无人机和智能弹药目标,都还有很大的距离。

所以俄军虽然在乌克兰已经把包括S-400系统在内的其现役所有现代化防空系统都投入了, 但却依然出现了面临哪怕区区几十架甚至几架无人机的时候都难以应对的情况。所以说有相关领域的朋友就感叹说,当年学防空系统理论的时候大家就觉得“防空防空,十防九空”,好不容易针对那个时代的空中威胁新一代的防空系统效能提升到了一定程度了吧, 无人机的崛起又让情况“一夜回到解放前”了。

类似的情况其实已经不是第一次,之前接受俄罗斯军事援助的亚美尼亚,在与阿塞拜疆的冲突中,他们采购的为数不少的苏联野战防空系统也没有发挥特别好的作用。

可见未来防空作战确实将是一个难题,现有的防空系统,在很多方面已经不适应新时代需求,如同时应对目标数量、系统内空情信息收发终端数量都爆炸性增加,至于杀伤手段,现有的高炮和导弹也有所不足,所以有必要进行全面的重新设计,才有可能应对未来迅速发展的空中威胁了。

当然我国和美国都在发展激光防空系统,包括我们向沙特阿联酋出口的“沉默哨兵”激光防空系统也已经经历了实战检验。

一周军评:俄乌冲突凸显当代防空难题

激光防空系统未来潜力很大,但目前受制于能源,射程和持续工作能力尚不理想

但是这类的定向能防空系统面临的一个大问题依然是,能源问题。

由于能源限制,激光防空系统目前很难进一步缩小到比一个集装箱更小的程度 ,而即使如此它的持续作战能力也仍然有限,而且当代的激光防空系统的作战距离也还不理想,要想进一步提高作战距离就要进一步增加功率,而反过来又增加了能源系统设计的困难。之前我们也提到过美军的激光防空系统设计遇到能源系统设计的瓶颈,其实这个问题也不仅是美军,之前了解“沉默哨兵“系统情况的朋友聊天,他们也表示其实美国人遇到的问题,我们也一样遇到了,这确实是限制激光防空系统进一步发展的最重要瓶颈。

当然目前也有一些其他的方案,比如高德红外在航展上之前就展示过一套完全使用红外光电系统工作的防空导弹系统,它的导弹射程性能也是不错的,但是这类的导弹本身价格,用来对付无人机其实还是有些不划算的,而且俄罗斯“道尔”系统的备弹难题在这类系统上同样存在。而且红外光电系统,包括目前正在研究的进一步扩展光电系统工作频段,比如紫外系统,虽然应该说在探测能力上都不错,价格也得到了降低,但问题是廉价的系统探测距离就短了,高价值的系统就没办法在战场上撒得到处都是。

而本身光电系统还有个问题就是它的探测范围相对小,无法像雷达那样绘制出战场空情态势,反过来还需要战场空情的支持,这就导致空情系统的计算负担不仅没有减轻,反而更重了。

解决方法到底是什么呢?其实中东战场上的一些用户要求虽然听起来很“朴素”,但却不一定没有价值。

比如使用无人机反无人机。

之前和相关军贸领域的朋友聊,他们就说到了最近的一个思路,就是开发专门用于防空的“无人歼击机”,使用小型涡轮喷气式发动机,机上安装廉价的红外、紫外光电传感器,如果探测距离只需要在2公里左右,那其实价格可以压缩到很低,加上这类无人机的机体本身也就是航模水平,成本就会很低。

发射升空后可以组成蜂群,或者其实也没有必要蜂群,就直接在战场预定地区盘旋,守株待兔,发现敌方无人机后进行撞击。

同时再在现有的大型无人机上携带专门开发的廉价反无人机弹药——当然由于现有的无人机工作模式,要地面遥控进行空战是不现实的,需要让它们具备自主空中拦截的能力。

一周军评:俄乌冲突凸显当代防空难题

伊朗可能是无人机空战的积极早期参与者,但他们技术水平的落后注定走不远

当然这类武器的目标不可能是敌方有人驾驶的高性能战术飞机,而是针对机动性、自主性都比较差的目标。而且最妙的是,这类系统本身没有空情信息支持也能工作,虽然可能会给敌我识别带来很大困难,但是至少,可以解决成本和能力之间的矛盾,至于空情支持问题以后可以再考虑。

其实这类装备目前在中东战场上已经出现了,伊朗就已经将类似的装备投入了实战。只不过由于伊朗技术水平限制,他们的空战无人机功能相当简单,导引头基本上就是一个R-60空空导弹的导引头,还需要在机上安装光电探测器来进行搜索,而且很可能也不是无人机自主搜索,而是靠地面操作员通过光电系统搜索发现目标,然后再控制导引头转动到目标方向上尝试锁定。

这个作战方式也导致伊朗这种无人机在中东战场上并未能取得大量的战果,到目前为止只有一个击落“翼龙”无人机的战果可以确认。

但是如果我们能够给这样的一种装备加上“智能化”和先进廉价光电系统,那么它完全有可能成为一种在类似俄乌这样的战场上彻底压制敌方TB-2这类低端无人机的重要装备。

当然相应的,未来在战场上活动的大型无人机也势必需要应对这种新的威胁,这就是未来“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的循环了。

一周军评:俄乌冲突凸显当代防空难题

随着越来越多国家开始尝试按照战斗机标准制造无人机,那么未来无人机之间的高强度空战,只是一个迟早的事情了

不过这种以空制空的套路吧,倒是让我们觉得是否应该对美国的防空思路也重新认识一下,其实美国的防空思路也有其合理性。

美国的防空思路就是只保留最低限度的野战防空能力,陆军只保留“爱国者”防空导弹和“毒刺”短程导弹,把主要的制空任务交给空军的战斗机,尤其是交给空军对敌方空军的全面打击和压制。目前来看,这样的思路对于拥有空中和远程打击优势的 一方来说,有其合理性。

当然随着现在形势发展,美国空军不再天下无敌,无法达到完全控制制空权的效果了,美国陆军必须重新重视野战防空的问题。

而他们的思路就是,仍然把打击敌方高价值空中目标的任务交给空军去执行,陆军只考虑近程防空,并且主要针对的作战目标是无人机和智能弹药。

为此他们开发了IM-SHORAD防空系统,这种系统主要使用的弹药是经过改进的“毒刺"导弹,给它加装了近炸引信,以更好适应对付小型无人机目标的需要,同时之前还打算使用“地狱火”反坦克导弹作为对付远距离上无人机的手段,这种导弹射程可以达到8公里,能够对上面提到的远距离的无人机目标进行打击。此外为了对付敌方的自杀无人机和智能弹药,装备30毫米机关炮,配用智能定距引信,提高拦截能力。

至于探测系统则是不惜成本,使用小型的四面有源相控阵雷达,犹如一个微型“陆地宙斯盾”系统。

一周军评:俄乌冲突凸显当代防空难题

美军已经取消了IM-SHORAD系统的“地狱火”导弹,或许未来这个位置就是防空巡飞弹的

与现役的各种防空系统相比这东西看起来是有点不靠谱,但是如果仅仅考虑美军自己的需求,这似乎又有其合理性。

对于俄罗斯来说问题在于更新防空系统要花大价钱,而且不是拿现有的系统出来稍加改动就能成功的,要想彻底更新其防空系统很难。但对于我军来说,这个事情没有那么难。

问题是未来防空系统是不是要进一步下放,现有的陆军伴随防空系统通常是在旅下设防空营,合成营设防空连,装备各种专业的防空武器。但是未来战场环境下,让每个作战单位都具备一定防空能力似乎已经势在必行,只不过这个防空能力肯定不可能是简单的发一个单兵防空导弹,而是需要具备应对来袭敌方无人机、智能弹药的抗击能力,而这就意味着必须要具备空情搜集分发的能力。

这对于整个信息化系统又增加了更多的计算量,更多的困难,那么也许未来给每个前沿作战车辆都带上小型防空无人机就成了一种势在必行的事情了,由于小型无人机主要可以依靠自动搜索和作战,它不是很需要空情信息支持。

或许就像上世纪60年代同时出现单兵防空导弹和单兵反坦克导弹一样,未来的巡飞弹也会出现防空巡飞弹和察打一体巡飞弹。

只不过这样的一种防空系统设计的话,又无疑会带来敌我识别的困难,这和美军不喜欢陆军的野战防空的理由一样。按照苏军的作战条例,野战部队的头上不会出现己方战斗机,因为陆军的野战防空系统是不会进行敌我识别的,只要出现在它的打击范围内就会开火,而反过来空军也就无法为展开野战防空系统的陆军部队提供空中掩护了。而美军则相反,把陆军的防空火力削弱到只有“毒刺"之后,防空任务就完全让空军来干了。但如果我们现在这种空军实力也很强,地面防空也很强,未来如果再加上不可能具备敌我识别能力的防空无人机,事情就会变得更加复杂了,这可能是亟待研究的一个新课题了。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转载请注明来自常州多彩网超声波设备有限公司,本文标题:《一周军评:俄乌冲突凸显当代防空难题》

百度分享代码,如果开启HTTPS请参考李洋个人博客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Top
 最新奔驰的广告  最新的潘通色卡  最新的节奏rapper  贪吃蛇最新版的苹果兄  亚当的最新男友  最新版本的三国群英传2  中国最新的国家大事件  新绛最新招聘信息  石狮最新租房信息网  龙华天虹租房最新信息  淮阳最新招聘信息网  烟雨江湖百度最新版下载  disneyplus下载最新版  hpv感染最新信息  吴尊的最新访谈  莱阳举报最新信息  云浮陶瓷价格查询网最新  山东齐河租房信息最新  外星科技最新信息  看最新图片的欧美电影  螳螂影视官方下载最新版  天门驻唱招聘网最新招聘  最新戒网瘾的电影  最新版情感文案  雅鲁藏布最新信息  铜的检测国家标准最新  nvdia最新官网  王者荣耀最新的冠军  最新的医院公示  怎么找人代付车票最新版 
多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