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算力需求的爆发式增长正推动人工智能数据中心(AIDC)进入高速建设期。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技术突破,传统通算中心逐渐向智算中心升级,全球AI市场预计2023-2030年复合增长率将达35%。与此同时,AI服务器功耗的跃升与集群化部署模式的普及,使得电力需求成为制约算力发展的核心要素。在此背景下,海内外科技巨头持续加码AI基础设施投资,2025年海外四大厂商资本开支预计同比增长36.8%,国内厂商亦将保持19.1%的增速。
全球算力需求激增驱动电力基建扩张
智能算力成为核心增长引擎
据中国信通院数据,2023年全球算力总规模达910EFLOPS,同比增长40%,其中智能算力规模达335EFLOPS,增速高达136%,远超通用算力。这一增长主要源于AI训练与推理对高性能计算的需求激增。以英伟达为例,其DGX架构服务器单机柜功耗已突破42kW,新一代GB200液冷机柜功率密度更是攀升至120kW。芯片设计层面,H系列芯片功耗达700W,B200芯片突破1000W,GB200则高达2700W。
电力需求倒逼数据中心技术革新
高功耗的AI服务器推动数据中心用电量快速攀升。SemiAnalysis预测,全球数据中心核心IT电力需求将从2023年的49GW增长至2026年的96GW,智算中心贡献增量的85%。单台AI服务器功耗在5-10kW,集群化部署后机柜密度普遍超过40kW。例如,英伟达NVL72液冷机柜密度达120kW,液冷技术成为降低能耗的关键解决方案。
中国智算市场潜力加速释放
国内算力市场同样表现强劲。2024年,中国数据中心行业市场规模预计突破3048亿元,标准机架规模将超1000万架,两项数据同比增速均超20%。智算需求的兴起不仅推动硬件迭代,还加速了区域性算力网络建设。例如,“东数西算”工程通过优化资源布局,提升算力基础设施的集约化水平,为AI应用规模化落地提供支撑。
AI巨头资本投入加速行业格局重塑
海外厂商领跑AI基建投资
根据Bloomberg数据,2025年Meta、谷歌、亚马逊和微软的合计资本开支预计达2971.95亿美元,同比增长36.8%。微软近期虽调整部分数据中心租约策略,但其明确表示未来三年将保持基础设施投资强度,2024财年已投入超800亿美元。这一投入方向与AI算力需求的长期增长趋势一致。
国内厂商强化自主技术布局
阿里巴巴宣布未来三年将投入3800亿元用于云和AI基础设施建设,创下国内民营企业同类投资纪录。其通义千问大模型家族衍生模型数量超9万个,成为全球最大开源模型社区之一。腾讯、百度等企业则加速推进大模型的行业应用,覆盖政务、金融、医疗等领域。2025年,国内三大厂商(腾讯、百度、阿里巴巴)资本开支预计同比增长19.1%,达154.2亿美元。
技术协同推动全产业链升级
AI基础设施的扩张带动芯片、服务器、液冷等细分领域技术升级。华为昇腾910C芯片在推理性能上已达英伟达H100的60%,寒武纪等国产芯片厂商加速生态适配。液冷技术方面,英维克等企业通过高效散热方案助力数据中心能效提升。随着AIDC建设从边缘计算向超大规模集群延伸,算力调度、绿色能源等技术突破将进一步巩固其核心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