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观众的迫切要求,从1982年开始,每年春节领导都要我拿出一到两集《西游记》来满足观众。
眼看1986年的春节又来了,我觉得这样总是零打碎敲地播,以后连起来也没有新鲜感了。虽然故事可以独立成章,但不连贯。
我就向阮若琳建议,春节播出前十一集,给观众一个完整印象,她很同意。
这给我们自己出了一个难题。春节前时间不多了,前十一集有的还没有剪接完,有的特技还没有制作好,需要加班加点地赶制许多后期工作,包括剪接、配音、字幕等。其他的还好办,可以自己加班赶制,最主要的困难是特技,台里只有一台ADO特技机。虽说当初是为《西游记》买的,可是全台都在用它。我们要用特技机,必须经台领导批准,于是我去找王枫台长要特技时间。满以为不会有什么问题,没想到碰了一个大钉子。
1985年10月25日,我到王枫台长办公室,汇报为在春节能连续播出十一集《西游记》,需要特技时间和编辑机的问题。
他先是冷冷地问:“为什么要一次播那么多集?”
我告诉他:“为了让节目完整,不要再零七八碎地播,也为了让观众看个过瘾。”
没想到他却怒气冲冲:“你们急的什么?还没有做完就往外拿?还能搞得好?”
我莫名其妙,问他:“是领导年年都要播出《西游记》的,不是你们说的,‘每年都要见观众’吗?”
他说:“紧着赶出来的东西就搞不好,自己毁了自己!你看《中国姑娘》,就是剪接的不好,招的观众这个骂!我叫你们要搞好了再播,你们为什么这么着急?”
我说:“我才不着急!不是台领导”每年都要我们拿出几集来的吗?这次连播十一集,你不同意?”
他仍然不接我的问题,还是顾左右而言他:“我早就说要剪接好了再播,搞仔细些,这下挨观众骂了吧,说你们就是不听!”
我跟他顶撞起来:“你干嘛把别人的账算到我头上?它挨骂不等于我挨骂!它不受欢迎不等于《西游记》不受欢迎!”
他大怒:“都一样!”
我也生了气:“不一样!这次播出十一集得影响进度,增加好多工作量,你以为我愿意呀?我不是为观众着想嘛!你不给特技时间,今年我就不再给你《西游记》播了!”
我说完夺门而出,他在后面怒吼了一声:“你打个报告来!”
我答了一句:“不行!爱给不给!”
我没有打报告,他还是给了我特技时间。技术部的同志来找我,给你一个月的时间,你什么时候来做特技?”这下我倒为自己的冒失有点不好意思了。
我动员大家加班加点,按时做完了十一集在春节播出了,但这莫名其妙的一场争吵,肯定把王枫气得够呛,我给自己种下了一个祸根。和领导争吵没有什么好下场,这是我多年的教训,但我就是改不了。如果认为自己有理,哪怕吃眼前亏,也要争出个青红皂白来,所以我总是不讨领导喜欢。其实我是“服软不服硬”‘任劳不任怨’,只要领导几句软话,我就心甘情愿地去做任何事,但冤枉我是不行的。
前十一集播出时,剧组首次放了第一个春节假。一方面因为大家长期辛苦工作,也该休息一下,同时我想让这些来自四面八方的同志们在春节播出《西游记》时,听听当地观众的反应。
元宵节后剧组集中,大家争先恐后地交换着各自的家乡观众观看《西游记》的情况,无一例外都是非常热烈。第二天台里召集剧组的主创人员开会。
那时,彩电中心还没有建好,台长们的办公室都在旧电视台旁的一排小平房里。我们十几个主创人员按时来到会议室。这时,台领导们都已经在自己的办公室里了,但会议室里空无一人。我们等在那里时,大家又七嘴八舌地谈论着观众对《西游记》的反应。但等了多时,台长们一个也没有到会议室来。我感到有些异常,他们应该露个脸,向大家道声辛苦才是,为什么这样一反常态地冷落我们?
等了约半个小时,阮若琳副台长一个人进来了。我感到她心情很沉重,有点儿笑容也很勉强。大家兴高采烈地向她汇报观众对《西游记》的反应,她也心不在焉。这是为什么?我正要向她汇报今年的计划时,她却说出了使大家都惊呆了的一句话:“十五集都拍完了?那就拍个结尾,结束了吧!”
我以为自己听错了:“什么?停拍?”
她面无表情:“没有钱了,你们用完了三百万,台里不给钱了。”
我仍不相信:“这算什么?《西游记》只拍一半?”
她仍然面无表情:“没办法,台里说预算没有了。没钱,你们拿什么拍?”
我追问:“台里什么时候说过只给三百万的?我们一文钱也没有浪费!为什么就只拍半截?”
大家都七嘴八舌地向老阮争了起来:“阮台长!你替我们争取一下呀!观众这么喜欢,拍一半太可惜了!不说观众不干,我们也不愿意呀,这是一部名著,怎么能半途而废呢!”
我不相信这是老阮的本意:“老阮,你也是台长,你也同意拍个半截就停下吗?”
老阮木然:“没有办法,是台里集体决定的。”
我愤然提出:“要是我们自己想办法找钱,可以吗?”
她苦笑:“你上哪儿找钱!”
大家都随声附和:“我们大家想办法!我们找钱!”有人还大声地说:“一定要拍下去!”
老阮望着这场面,有些惊异:“你们这么坚决?这么团结?”
我趁机说:“老阮,我们自己找钱自己拍,后面的版权归我们,行不行?”
老阮瞪了我一眼:“你的版权?你是哪儿的?”
我赶紧让步:“归不归无所谓,只要能拍完就行!”
老阮被大家感动了。她说:“好吧,我替你们反映意见,你们先干吧!”大家欢呼雀跃,但她又加了一句:“要是找不来钱,那就没办法了!”
一次本该是高高兴兴的节后见面会,就这样结束了,大家都垂头丧气,莫名其妙。我更不明白为什么事情会变成这样,事先规定的汇报会,为什么所有的台长,副台长都猫在附近的房间里,不出来和大家见面?他们已经不需要《西游记》了,没有打算来听什么汇报。《西游记》前十一集创下了收视纪录,受到了观众热烈欢迎,难道不是件好事吗?为什么我们像是犯了错误一样受到如此冷遇?没钱,是将《西游记》腰斩的理由吗?
我有点明白了,大概是因为我得罪了不该得罪的人。无论怎样,也不能拿这样重要的名著来开刀,何况它已经有了一定的社会影响。作为一个领导,应该不是这种水平吧?同样是名著,为什么《红楼梦》就没有预算的限制?我带着疑惑和不满,决心带着大家一起走下去,不但要继续拍摄,还要为了《西游记》的生存去找寻资金。
找钱的路果然难走。那时社会还没有商业化,电视剧能够卖出赚钱的事还没有兴起,虽然大家都在努力,谈了不少家,但没有一家成功的。有的单位担心资金收不回来,有的怕中yang台太大,一旦发生变故,官司都打不赢,反正什么原因都有。
我联系到的最为接近的一家是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因为我的妹妹在那里工作。他们答应借给我三百万,但是提出的条件太苛刻:不但得有利息,还要由他们去国外考察销售,一切花销由三百万里面出。我谢绝了,这钱还不够他们花的,我拿什么拍戏?
大家什么主意都想遍了,演员们甚至于想到要募捐。有些小观众知道了《西游记》将因为没有钱而被扼杀,居然寄来了自己的压岁钱,零花钱,听说有好几包这样的信,但是电视台怎么能要他们的钱?
眼看着一次次努力的白费,我还是没有绝望,我不相信《西游记》会被扼杀,那么多热爱它的观众竟然救不了它!
找钱的艰辛经历就不想再谈了,总之,那难言的一次次失败与痛苦、观众异常欢迎却得不到领导支持的迷惑、要努力干出一番事业却忽然被下令禁止的无奈,反而给了我咬紧牙关坚持下去的决心!
最后,可喜的消息终于来了:我们的制片主任——李鸿昌找到了钱!他和铁道部十一工程局的领导谈好了,十一局以很优厚的条件借给《西游记》三百万元的资金。这真是雪中送炭!得知这个消息时,我高兴得热泪盈眶。
记得和十一工程局签约的那天,阮若琳副台长代表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领导签了字。
但还是有遗憾的,这后来的三百万没有能够支撑到《西游记》全部拍完,因为物价涨了,东西贵了,有的景地了商业化运作,要钱了。一切都不如以前值钱,只有大家的稿费(当时我们都叫稿费,不叫片酬)没有涨,仍然是每集最高九十元,最低三十元。但可供拍摄的钱仍然不够。
我惊恐地看到,戏拍不完,钱却要告罄,又要闹饥荒了?以前的三百万可以用三年,拍了十五集,现在却只够两年,也就是十集的量了。台里催得紧,时间不允许,我不可能也没有精力再去找钱。因此,我只能忍痛甩下五集,拍摄二十五集。
甩下哪几集呢?思考再三,我决定甩下
《险渡通天河》
《真假美猴王》
《收伏青牛怪》
《救难小儿城》
和《受阻狮驼岭》。
砍掉这些集,我真是惋惜!当时我暗下决心:不管在多远的将来,我也要筹到资金,把它们补拍出来!
——杨洁《敢问路在何方——我们的西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