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来,药店开诊所持续火热主要源于两点:
1、门诊统筹政策落地后,实际的处方外流情况严重低于预期,药店开诊所可以解决部分处方来源,并同步解决合规问题。
2、作为基层医疗机构的诊所,借着门诊统筹政策倾斜的东风,客流量明显增加,气象一片大好。药店开诊所,有点“打不过就加入”的味道,相当于边道超车,可以给药店增加增收渠道。
最近,有细心的网友发现,街上除了药店较多之外,诊所好像也多了起来,包括各式各类的中医馆、理疗馆、按摩馆、中医诊所、西医诊所、中西医结合门诊部等。
根据相关统计数据,与2022年末相比,2023年我国的医疗卫生机构总数增加了3.8万家。其中,民营医院数量增加了0.2万家,增长率达到了7.02%;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方面,同比去年末增加了3.6万家。
门诊部(含诊所)的数量也显著增长,新增了4.1万家。当然,新增的4.1万家诊所并不全部归属于药店,毕竟,社区诊所的红利期大家有目共睹。
数据显示,2023年全年,全国医疗卫生机构的诊疗服务总量达到了惊人的95.6亿人次。与2022年相比,这一数字有了显著的提升——增加了11.6亿人次。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想开诊所的人不仅有药店,还有医生,以及很多业外投资者。
这或许意味着,诊所这个赛道在不久后也会像药店一样,在超常热度发展壮大之后陷入白热化竞争。
据消息人士称,去年曾有某大型连锁药店拟在一年内开出700家诊所;但如今看来,这个目标并没有实现。
虽然国家发布的新的《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诊所备案管理暂行办法》等政策都便利了社会资本和个人进入医疗或诊所行业,但是,“医”和“药”虽然行业相邻,但并不代表毫无壁垒。
其中,最主要的门槛,是医生难招。
首先,医生职业本身就具有高门槛的属性,单单必须要有执业医师资格这一条,就能刷掉很多“医学类专业”毕业生。
而且,即便拿到执业医师资格证书,还要看其执业范围是否符合诊所需要。
药店开办的社区诊所,最主要的医生需求是全科医师,但显然全科医师资源是严重稀缺的。
与2022年末相比,2023年我国的卫生技术人员总数增加了可观的81万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的人数增加了38万人,注册护士的数量增加了43万人。但是,经过专业领域细分,以及各层级级医疗机构筛选之后,能为药店开办的诊所所用的医护人员便显得十分有限。
其次,还有一个双向选择的问题,即符合条件的医生是否愿意“屈尊”诊所执业。
因此,复制诊所,并不能像复制药店一样简单。
广西某连锁药店曾直言,之所以没有立即布局诊所(主要是中医馆)业务,也是苦于专业资源缺乏。
2023年,全国各地普遍推行《诊所备案制》,备齐材料当天即可获得诊所备案凭证。政策鼓励,实操其实不易。
现在开诊所要求并不高,但对药店而言,经营好诊所并非易事——开药店能管理好药师,不代表开诊所能管理好医生。
医生比药师更难管理,这是“药店+诊所”面临的无奈。药店里多数坐诊医生是分时段的,他们往往会从自己专业的角度完成问诊开方的流程,不会参与药店内其他事情,自然也就谈不上协同,看病归看病,卖药归卖药,两者分开运营的模式并不能给药店带来较多的的专业服务加成。
针对这个问题,可以考虑以下三步解决。
第一,通过考核指标,药店部分的负责人与诊所部分的负责人,共同承担该店的经营指标,这样双方才有动力去完成开方以后的服务动作。这需要药店与医生有很强的财务合作观念。
第二,药店应该充分尊重医生的专业,不要过多干扰坐诊医生的处方权,不少医生在意这种事情之一。同时,药店要有一个能与之对等沟通的专业人士,跟医生达成推荐组合性治疗方案的内部共识,这个人可以是专业性比较强的店长或驻店药师。
第三,药店人员完成服务、回访等流程后,可以及时将患者用药情况反馈给医生,协助医生适时调整治疗方案。目前多数药店对患者比较亲近和便利,诊所可以为药店提供处方来源及“专业力”的补充,与药店形成一个小闭环,达成更深度的协同。
以美国的Kroger Health为例,新冠期间,总计为顾客注射了1140万剂COVID-19疫苗,这让越来越多的美国人意识到不光一些如感冒的小病症可以去诊所,还可以在诊所接受诸如检测、注射疫苗等服务,群众对零售诊所产生了信任,在管理和治疗慢病时也愿意选择零售诊所,这改变了人们认为在商超和零售药店里无法获得高质量的医疗服务的看法。
美国的“药店+诊所”在消费者健康保健方面发挥着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大的作用,但并没有试图取代现有的专业医疗机构。零售诊所更多地是填补医疗空缺,而并非想要和医疗机构争抢顾客。这一点对国内的“药店+诊所”也很重要,不要试图和社区医院或大医院进行竞争,而应该尝试去填补这些机构的空白,作为他们的补充,执行好差异化竞争的策略。
面对药店业绩的集聚下降,药店与诊所的融合,是最主要的转型方向,2025年,药店诊所将成为社会办医的新力军,然而,药店人的转型是艰难的,药诊店发展核心在于解除传统药店人的零售思维,但也不能过分仿照诊所。
2025年3月26-28日由诊锁界于成都举办的第六届诊博会—【2025药店诊所发展论坛】,将围绕药诊店的难点与痛点、现状与未来,以及经营与管理等方面进行深入解析,以期为药诊店的业务发展路径提供借鉴和启示。
/ END /
// 本文来源:药店智汇、高诊无忧服务
❖ 慎重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学习交流,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图中图片基于CC0协议,已获取授权,如有疑问请联系编辑。